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完整word版)中国法制史简答题.doc / 文档详情
(完整word版)中国法制史简答题.doc 立即下载
2024-10-23
约1.2万字
约13页
0
10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中国法制史简答题.doc

(完整word版)中国法制史简答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
国
法
制
史
简
答
题
题
库第PAGE\*MERGEFORMAT12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3页

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

1.商朝“三风十愆”
属于商朝职务犯罪的规定。大致分为“巫风”、“淫风”和“乱风”三类;其处罚是“君子出丝两卫,小人否。”。
2.商朝司法制度的基本特征
⑴行政、军事和司法职能不分;⑵神权法发达。

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

3.西周“德”的主要内容
⑴“敬天”。简要地说就是:遵从自然法则、自然规律;
⑵“孝祖”。即荫袭祖德,恪守祖训;
⑶“保民”。即“保享于民”、顺从民意。
4.西周“轻刑”、“慎罚”的主要含义
反对专任刑罚,主张刑罚应当与德化教育结合起来;在德刑关系上,德教为主,刑罚为辅。
5.周礼的作用
⑴周礼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的功能和作用;
⑵具有预防违法犯罪的效果。
6.“亲亲”和“尊尊”的主要内容
⑴“亲亲”的主要内容
每个人都要亲爱自己的亲属,其核心是“孝”;
⑵“尊尊”的主要内容
下级对上级、小宗对大宗、臣民对君、卑贱对尊贵必须绝对尊敬和服从,严格恪守等级秩序,其核心是“忠”。
“亲亲”和“尊尊”的目的是维护奴隶制国家政治秩序和家庭伦理关系。
7.西周的礼刑关系
首先,礼与刑的区别:
⑴礼是指导性规范,刑事惩罚性规范;
⑵礼的主要功能是预防犯罪,刑的主要功能是制裁犯罪;
⑶礼与刑的适用对象不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其次,礼与刑的关系:
简言之,“失礼则入刑”。
8.“刑罚世轻世重”
刑罚的轻重应当根据社会治安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宜轻则轻,宜重则重。
其妻本原则是“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
9.西周的赎刑
⑴赎刑属于替代刑罚,即以财物代替刑罚;
⑵其适用的前提条件是疑罪;
⑶其作用是,减少了死刑和肉刑的适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力,但也存在公平之虞。
10.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
⑴实体要件
同姓不婚;婚龄是“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⑵程序要件
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必须经过“六礼”。
11.西周父权的主要内容
对子女教令权;家庭财产支配权。
12.西周“五听”审判方式
一是“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二是“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音:冒;义:脸红、冒汗)然”;三是“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四是“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五是“目听”,“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音:冒;义:眼睛看不清楚)然”。
“五听”审讯,说明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较早的认识到心理学知识的价值,但是,完全主观的自由心证,则难免发生冤假错案。
13.西周的法官责任制度(“五过之疵”)
一是“惟官”,仗势欺人或者官官相护;二是“惟反”,挟嫌报复;三是“惟内”,徇情枉法;四是“惟货”,贪赃卖法;五是“惟来”,受人请托。
处罚:犯“五过之疵”者,于案犯同罚。
14.西周的裁判规则
西周的裁判规则主要有:
⑴法官裁断案件态度要谨慎,不枉不纵,于法有据;
⑵法无罪名,允许类推;
⑶禁止适用废法;
⑷量刑要中正,不偏不倚。

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15.春秋战国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⑴结束了法律的秘密状态,破除了旧贵族对法律的专擅垄断,使法律开始具有客观性、规范性和公开性;
⑵打破了“礼治”、“德治”、“人治”传统,剥夺了各级贵族的世袭特权,动摇了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基础,为法家“法治”原则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16.《法经》的主要特征
⑴它把侵犯官私财产所有权与人身安全、危害社会秩序的盗贼罪作为重点打击对象,确立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宗旨,成为后世历代君主专制政权刑事立法的重要指导思想;
⑵确立了“行刑重轻”的重刑主义原则,并创立了以言论或思想治罪的先例;
⑶受时代约束,《法经》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
17.商鞅的“法治”和“重刑”的主要内容
商鞅的“法治”,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缘法而治”;二是“刑无等级”;三是“法必明,令必行”。
其“重刑”,也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行刑重轻”;二是“刑用于将过”;三是“不赦不宥”。
18.孟子的主要政治和法律思想
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⑵“仁政”学说。“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提倡“以德服人”,重教化,反对“以力服人”;
⑶“制民之产”(民生)。孟子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⑷贤官政策。孟子认为“辅世长民莫如德”,主张“惟仁者宜在高位”。
19.战国法家的主要法律思想
⑴“事断于法”“刑无等级”;
⑵“重刑轻罪”“以刑去刑”;
⑶“布法于众”“明白易知”。

第四章秦朝法律制度

20.秦朝连坐制度
犯罪连坐即一人犯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完整word版)中国法制史简答题

文档大小:10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