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伪证罪中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定性分析 伪证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指的是在司法活动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伪造、篡改、毁灭证据,既对司法公正造成了严重危害,也扰乱了社会秩序,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其中,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是伪证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伪证罪中的主要罪行之一。本文将从伪证罪、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定性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伪证罪的概念及特征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虚构、伪造、篡改、毁灭证据或隐藏证据的行为,其犯罪对象是证据。伪证罪的犯罪主体不仅包括记录人,还包括诉讼参与人、律师、鉴定人、调查取证人等。此处着重分析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 伪证罪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有罪事实。伪证罪是为掩盖或者证明自己作为主体的有罪事实而实施的行为。因此,它必须是采用虚构证据,或篡改、毁灭真实证据等方式,以达到掩盖或证明自己行为之目的的。同时,伪证罪也包含销毁证据、隐藏证据等不良行为。 (2)故意。伪证罪的主观方面需要证明行为人的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是出于故意已达到掩盖或证明目的的。 (3)法定刑及责任。伪证罪的法定刑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若造成错误的定罪或者无罪释放,严重危害司法公正,造成恶劣影响,则可以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行为人主要负法律责任,同时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对司法程序产生安全隐患,也会受到其他后果的制裁。 二、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是指记录人在文书或者其它记录材料中,故意虚构或篡改事实,导致证据作废或者使判断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影响诉讼结论或司法公正执行。虚假记录有可能包括导致证据内容错误、可能导致结论错误、意图误导司法机关以掩盖真相、构建悬案等行为。 具体来说,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1)虚构证据内容。虚构证据是指对事实内容虚构的证据材料。在记录人制作或者记录证据过程中,如果故意虚构证据内容,这种行为属于伪造证据。 (2)篡改已有证据内容。在原本真实的证据基础上加以选择、排除、更改或扭曲,从而改变证据的真实性,构成篡改证据行为。 (3)制造虚假记录。即造假笔录、伪造签名、模仿印章等内容,以这些虚假记录误导司法机关。 三、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的定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记录人虚假记录的犯罪构成,需要具备本罪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伪造或篡改证据,并且造成的后果和严重程度符合伪证罪的特征,即对司法公正造成了严重危害,或者影响诉讼裁判的公正执行。因此,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可以定性为伪证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法律责任 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的法律责任应按伪造或篡改证据罪处理,依照伪证罪定罪处罚。如果虚假记录导致错误定罪或无罪释放或者遗失真正的证据等结果,致使公正执行受到严重影响,那么,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应当被认定为犯罪行为。纵观“杀人被误判”案例,其中不少都存在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涉及了无数人的公平和正义情感,更是对社会秩序和法制建设的严重摧残。 五、结论 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是伪证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伪证罪中的主要罪行之一。在现代司法实践中,记录人虚假记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司法公正,扰乱了社会秩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记录人虚假记录的法律定义和监管,防止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社会公正和司法效率的实现。

骑着****猪猪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