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文言文重难点落实,探固本培元思维提升--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题目设置及解题方法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文言文的选文较以往稳中有变:选文篇幅加长,组合式样态增加,Ⅱ卷为三文本组合;保持教考评结合,在比较辨析中,展开多维思考。本文拟从实操层面分析题目设置的呈现和具体解题方法,以促进更好地完成平时的教学和备考工作。 一、观题目设置,深度落实教材的重难点 (一)统编教材的特点 1.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任务群 以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选编四篇文章,分别是《谏太宗十思书》《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核心任务是“倾听理性的声音”。 四篇文章都体现了古代先贤心怀天下、爱国爱民、敢于担当的胸怀和精神。它们虽文体形式不同(奏疏、书信、辞赋史论),但都体现了说理的艺术,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人面对社会问题时的理性思考,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展现了理性之美。 2.重点突出 统编教材将文言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分散地编在课文下面的注释中。 在必修上册第八单元编排的文言文知识《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以“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为中心,选编了三方面内容,强调了词义的发展变化、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突出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两者既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 3.显隐结合 “显”,表现在统编教材有独立编排的文言文篇目,“隐”指知识系统与“单元提示、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三者有机融合。 如新课标卷试题中有关司马迁和李陵的故事,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的“学习提示”中如是说:“阅读课文(《屈原列传》)结尾的‘太史公曰’一段,并拓展阅读《报任安书》”。这就是“隐”的知识的体现。 (二)试题设置的链接处 2024年新课标Ⅰ、Ⅱ卷围绕文言文统编教材特点,分别设置了五道题目。第10~14题,分别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等能力,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识别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固定句式、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和语法),筛选信息和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思辨能力。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部分指出:“不论是积累、梳理还是探究,都注重发展语感,增强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而断句题在句子中直接划线切割的考法,加大了主观判断思维能力的考查,避免了学生通过比对猜蒙选择答案的现象,真正考查学生的语感和分辨语言规律的思维能力。 第11、12题充分体现了教材的重难点。由于新课标明确提倡“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简单、碎片化的试题数量……让学生在复杂情境、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中充分展示其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 所以第11题回归到实词考查,用一词多义代替文化常识。一方面避免了单纯记忆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将考题与课内文章相结合,考查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及具体语境迁移应用的思维能力。调动知识储备,解决文言文学习中的新问题,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品质。 以新课标Ⅱ卷第11题为例,看似只是四个重要词语,实则覆盖了通假字(“燕”同“宴”,“式”同“轼”)、动词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怪,耻)等多种特殊用法,知识容量极大,对于知识掌握的精准度要求极高,能真正考查学生文言阅读思维的深度和运用的能力。 多文本组合最大、最直接的意义指向第14题。新课标Ⅱ卷第14题:“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 答案可从行为、效果和道德情操三个维度上作答。通过该题可以反观三联文本的设置是以打通为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比照、切分、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新课标Ⅰ卷第14题:“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该题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明辨是非而不拘于一隅之见,对相关事件、人物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评判,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探解题方法,提升固本培元的思维能力 (一)掌握文言表达规律,准确断句 必须明确,“断句”所断是句子。近年来,该题型的考查方式是,涂黑对应的三个字母断出四个句子。而构成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支撑一个句子最主要的是谓语。 此时应该注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几种特殊句式的表述特点。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最常被省略的,而省略的方式有对话省、承前省、蒙后省,还有共知省略。如: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2024年新课标Ⅰ卷) 上题中只有最后一个句子有主语,其他主语都因共知省略了。由于“虽”是句子的开头,所以在“虽”前断开,前面的句子又是介宾后置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