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方籼稻米胶稠度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南方籼稻是中国稻米主要品种之一,其胶稠度是衡量米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稻米胶稠度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构建南方籼稻米胶稠度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 一、研究背景 稻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稻米的品质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南方籼稻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稻米品种之一,其质量受到农业、气候和生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胶稠度是直接影响稻米风味口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稻米胶稠度检测方法为手工检测,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受到检测人员操作技术和主观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而近红外光谱技术则可以通过对稻米样品的快速非破坏性检测,提高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二、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以近红外光波长范围(700nm~2500nm)内物质吸收谱为基础,在分子振动、谐振、转动等过程中,物质分子发生涨落和摆动引起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由此得到一组近红外光谱信号。根据样品吸收的特征光谱,可以反演出样品的化学、生物或物理属性等参数信息,从而得以实现无损检测和定量分析。 三、建立数学模型 1.数据采集 本研究所采集的样本共计240个,其中160个为训练集,80个为测试集,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器对样品进行测量,采集稻米胶稠度相关参数及数据。 2.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除杂质、归一化等步骤,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建立数学模型 本研究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样本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主成分分析模型。然后,使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建模,得到南方籼稻米胶稠度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 四、模型验证 使用80个测试集样本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同时与手工检测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本文建立的南方籼稻米胶稠度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的精度与手工检测方法相当,同时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南方籼稻米胶稠度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为稻米胶稠度检测提供快捷、准确和无损的分析方法,为优化稻米品质提供技术支撑。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粮食质量检测领域的应用,为提高我国粮食品质和产量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