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文章电子教案.doc 立即下载
2024-12-03
约6千字
约12页
0
4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文章电子教案.doc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文章电子教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三天没雨苗发黄,下场急雨地冲光,地里上肥地边流,冲走肥土剩石头。”是昔日太行山土石山区穷山恶水的真实写照。
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松辽、海河、淮河、黄河等四大流域的干流或支流的发源地,共有土石山区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地面组成物质是石多土少,石厚土薄,地面土质松散,夹杂石砾。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长治针对土石山区山高坡陡,土层薄,石头多,春季少雨、多风,蒸发量大等干旱立地条件,积极抗旱造林,探索总结出一系列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做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里,看一下他们具体怎么做的。
长治市太行山地区,大多是土石山区,山高、坡陡、石头多,植树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尤其是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造林所剩的地类中阳坡、半阳坡、石多土薄、远山深山等造林地块的比重越来越大,给造林绿化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要求。太行山土石山区植树造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干旱缺水,“水”是土石山区造林遇到的“瓶颈”,抗旱造林技术推广应用,关键是解决这个“瓶颈”问题,那就是克服干旱的制约。而解决干旱问题,主要通过四条技术途径:一是选用耐旱植物材料,就是要选择适宜的抗旱树种。二是集流,就是把林木周围的地表径流汇集到树穴,创造相对充足的水分环境,满足林木的生长发育。三是保墒,就是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四是增加植物的抗旱能力和对水分的有效利用。围绕这四条技术措施,长治总结推广了六项主要技术。下面,就逐一道来。
抗旱造林树种的选择(不读)
“栽树有巧,树种选好”。土石山区抗旱造林要根据气候干旱,土壤瘠薄,水资源短缺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差的特点,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来选择树种,并考虑树种长效性和可持续性。树种的选择以耐干旱、需水量小、水分利用率高、寿命长、适宜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中,常见而且比较耐旱的树种,主要有乔木类、灌木类两大类。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乔木类抗旱树种。
乔木类抗旱树种(不读)
乔木类抗旱树种主要有油松、侧柏、刺槐、火炬、臭椿等。这里我们选择抗旱效果比较好的油松和侧柏为大家做一介绍。
油松(不读)
油松为阳性针叶树种,树干挺拔苍劲,四季常绿,油松分布广,适应性强,具有深根性的特点,它的根系发达,蒸腾强度较低,所以耐土壤干旱,油松对土壤养分条件要求不高,而且抗严寒,在-25℃时仍可以正常生长。但油松怕水涝、盐碱,在重钙质的土壤上生长不良。
侧柏(不读)
侧柏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我国各地还保存不少千年以上的古柏。它属常绿树种,喜光,适生范围广,适应性强,抗盐碱,耐瘠薄。既耐寒,又耐干旱。侧柏耐贫瘠,可以在微酸性到微碱性土壤上生长。侧柏生长缓慢。寿命极长。主要造林地多选中低山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阳坡、半阳坡,以及轻盐碱地和沙砾地。
对乔木类抗旱树种有了一定了解,我们再去认识一下灌木类抗旱树种。
灌木类抗旱树种(不读)
灌木类抗旱树种主要有山桃、山杏、沙棘、荆条、连翘等。这里,我们就选择山桃和山杏介绍给大家。
山桃(不读)
山桃喜光,耐寒,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强,它既耐干旱又耐瘠薄,怕涝。山桃多产生于石灰岩山地,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很强,一般土质都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
山杏(不读)
山杏树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它耐寒、耐旱、耐瘠薄,易成活。多生长阳坡、根株萌芽性强。
有了抗旱的树种,就需要进行种植了。这种植方法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了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你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目的。径流林业整地作为一项随地形巧整地的技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径流林业整地技术(不读)
径流林业整地技术就是把林木周围的地表径流汇集到树穴,创造相对充足的水分环境,满足林木的生长发育。它可以改善立地条件,蓄水保墒,保持水土,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是植树造林工序中非常关键一个环节。
径流林业整地主要有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和回字型整地三种方式。
鱼鳞坑整地(不读)
鱼鳞坑整地适合石质山区山高坡度大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把天然降水进行坡面截流,提高栽植穴土壤含水量。鱼鳞坑整地的方法是,随自然坡形,沿等高线水平放线,品字型定点,按一定的株行距挖近似半月形的坑,坑底低于原坡面,保持水平线或者向内倾斜凹入,穴面里低外高成反坡。随后,再用石块垒坑,土壤回填,并筑埂垒堰。每亩地可以整大鱼鳞坑60~80个,每个坑两个栽穴点每点一株苗。一般情况下,在阴坡、半阴坡等墒情相对比较好的地段,造林的时候,可采用中小规格鱼鳞坑整地,也就是挖长60cm~80cm,宽50cm~60cm,深40cm的鱼鳞坑,对于阳坡、半阳坡等墒情比较差的地段,可以采用大规格翼式鱼鳞坑整地。规格为长150cm~200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文章电子教案

文档大小:4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