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低频伴影特征频率确定方法及其在南海深水区的应用 标题:低频伴影特征频率确定方法及其在南海深水区的应用 摘要: 低频伴影是指地震记录中出现的低频振动现象,它是由于水层的存在引起的,对于海底地震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低频伴影的形成机理,然后介绍了低频伴影特征频率确定的方法,包括时频分析、带通滤波和相关分析等。最后,以南海深水区为例,探讨了低频伴影特征频率的应用,分析了其在勘探中的价值。 1.引言 低频伴影是地震记录中常见的现象,通常出现在水层较深的海域。它对于海底地震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下结构。因此,研究低频伴影的特征频率确定方法及其在南海深水区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低频伴影的形成机理 低频伴影是由于水层的存在引起的,当地震波进入水层后,其频率会发生改变。由于水的质量和弹性模量远远小于地下岩石,因此,低频伴影会在地震记录中表现为低频振动现象。 3.低频伴影特征频率确定方法 (1)时频分析:时频分析可以帮助确定低频伴影的特征频率。常用的方法包括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通过对地震记录进行时频分析,可以获得低频伴影在时间和频率上的特征。 (2)带通滤波:带通滤波是通过选择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滤除其他频率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带通滤波器,可以将地震记录中的低频伴影信号提取出来。 (3)相关分析:相关分析可以帮助确定低频伴影的特征频率。通过计算地震记录与预期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获得低频伴影的特征频率。 4.南海深水区的低频伴影特征频率应用 南海深水区是一个典型的海底地震勘探区域,研究其低频伴影特征频率对于揭示地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海深水区地震记录的分析,可以确定低频伴影的特征频率,并与地质资料进行对比。根据特征频率和地质资料的关系,可以推测地下结构的特征,为地震勘探提供参考。 5.结论 本文对低频伴影特征频率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以南海深水区为例探讨了其应用。通过研究低频伴影特征频率的确定,可以更好地理解地下结构,提高海底地震勘探的效果。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特征频率的确定方法,提高其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徐海琴,王成明,卞令东.海底地震中低频伴影特征频率解释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123-130. [2]陈白云,肥勇.南海中东部海域地震中的低频伴影分析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4):1242-1250. [3]岳东,张凤霞.基于时频分析的海底地震波低频伴影特征提取方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29(5):107-113.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