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第一篇:社论: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社论: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2007年01月30日08:26【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今天本报全文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四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业农村形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既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科技,助推庐江农业(精选5篇)第一篇:科技,助推庐江农业科技,助推庐江农业腾飞寒冬里的庐江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温棚里,处处瓜果飘香,生机勃勃。令人眼前一亮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里,蔬菜大棚随处可见,笔者不仅看到了生长在空中的红薯、长在架子上的蔬菜,还看到了比普通茄子株大3倍的茄子树,以及百余斤重的南瓜。各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让人充分领略了现代农业的神奇与魅力。蔬菜有了身份证在庐江县郭河镇一家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笔者头一次看到黑颜色的番茄。黑番茄是番茄家族中的珍品,药食兼用,营养价值高,含有比红番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第一章前言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是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尤为必要。第二章安徽新农村建设新情况2.1当前安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概况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安徽目前已经开始具备了工业反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大全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意见》(苏发〔2006〕1号)精神,全面启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两个率先”进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以攀枝花西区**镇为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调动积极性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需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发挥主体性作用。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以不同方式掌握客体所显现出来的功能特点,它包括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几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农民,其独立性表现为要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特征,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有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能力和与其他阶层一道共享所创造成果的制度安排;其能动性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鸡西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精神,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农民增收,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2014年)一、产业现状基本情况樊家川村地处交道镇西南部,距交道镇镇政府驻地5公里,距澄城县县区15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居住户480户,共2000人,劳动力8040人。本村共有耕地面积6000亩。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全村累计建成生猪养殖规模小区两个,50头以上的养猪户30多户,20头规模以下的养猪户10户,20头规模以上50头以下的养猪户3户,全村生猪存栏达数3600多头,一年可出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摘要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的现状,认为存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差、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法制素质普遍较低和农民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等问题,对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农民的各项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素质;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296-021目前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分析农民素质是一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摘要]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和农村治理的有效方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科学界定村民自治的含义,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法律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并要求把它作为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及其提升途径[精选]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及其提升途径[精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及其提升途径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的重中之重。同时提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而目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素质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调研报告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调研报告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QQ镇镇域面积19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总人口10200人。政府下辖4个居委会,62家工商企业。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卫生镇、中国小康建设十佳红旗单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和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必然组成。我们QQ镇在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录摘要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参考文献334556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在我国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小编整理]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1、联系实际谈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的理解?我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建设的各项内容中,生产发展是中心,是实现其他要求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基本尺度;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体现了精神文明和人居环境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央提出“四万亿”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就达“一万亿”左右。如何更好地全面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存在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前言济宁市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储量260亿吨,占山东省的50%以上,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但丰富的煤炭资源再给济宁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极其严重的因采煤引起的土地塌陷问题,截止2010年,济宁塌陷土地就已达35万亩,大多因积水过深而失去种植农作物的条件。在中国的各大采矿区,此类问题都十分严峻,就我搜索到的网络数据显示,全国因采矿塌陷的土地达33万公顷。而大片的塌陷区上几乎都是农村居住或耕作的土地,如何应对为塌陷区村庄发展的首要问题。本




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1、“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他批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出现的“农民豪宅”,看起来繁富讲究,其实有土地和资源浪费之嫌。在建设新民居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广泛采用节约的新技术。2、“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发展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发展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必将因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载入史册。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30周年之际,中央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机再次把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摆在全党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当代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第一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来看,我国是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和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有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