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无线通信系统概述主要内容电信(Telecommunication)的新纪元电话的发明者-贝尔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可尼数字通信的新纪元空间通信的新纪元光纤通信的新纪元通信发展历史的启示通信的目标通信系统的基本矛盾研究通信系统的基本出发点通信模型通信分类通信分类(2)无线通信无线通信的应用概况短波电离层通信短波/超短波地面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21世纪电信网的发展趋势面向21世纪通信的三大革命面向21世纪通信的两大通信平台无线通信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第二章现代无线通信系统2.12G蜂窝网络2001年




常俊TEL:5033743主要参考书参考书第一讲:绪论历史(1)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历史(2)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历史(3)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可尼历史(4)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历史(5)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历史(6)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历史(7)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历史(8)通信发展历史的启示环境(1):无线通信的频谱环境环境(1):无线通信的频谱环境补充说明:频谱的分配方式补充说明:现有系统的频谱分配补充说明:现有系统的频谱分配环境(2):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环境(2):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环境(3):无线通信的传播环




第1章无线通信收发机结构本章目录知识结构§1.1概述§1.1概述1.2.1接收机的性能指标接收机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选出从天线接收的有用信号,下变频放大到基带后由解调器解调,实现频带信号到基带信号的转换。接收机的结构有三类:超外差结构;直接下变频结构,也称为零中频结构;低中频结构。接收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1)高增益;(2)频率选择性;(3)隔离度;(4)灵敏度;(5)阻塞和杂散响应抑制;(6)互调分量抑制;(7)邻道干扰抑制;(8)杂散辐射抑制。§1.2无线通信接收机结构§1.2无线通信接收机结构§1.2无




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无线通信工程讲课教师:姚彦课内总学时:32课程目的以面向21世纪的无线通信为背景,介绍无线通信的系统组成、信道特性、调制与编码、接入技术、网络技术、抗衰落与抗干扰技术以及无线通信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为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入门知识。第一讲绪论第二讲组成及规范第三讲信道第四讲基带传输第五讲载波传输第六讲信源编码第七讲信道编码第八讲多址1说明历史(1)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历史(2)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历史(3)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可尼历史(4)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历史(5)通信发展历史的回




无线通信工程引言(1):无线通信信道的分类引言(2):无线通信信道的指标引言(3):无线传播信道的模型自由空间传播(1)自由空间传播(2)简介大气效应之一:吸收衰减大气效应之二:雨雾衰减大气效应之三:大气折射地面效应之一:费涅尔半径和余隙地面效应之二:地面反射平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对流层散射传播电离层反射传播电离层反射传播(续)流星余迹传播卫星传播说明四种传播机制二种传播模型:大尺度模型和小尺度模型大尺度路径损耗传播模型描述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长距离上平均场强的变化,用于预测平均场强并估计无线覆盖范围。小尺度




第五章无线通信传输理论2/1443/1444/1445/1446/1447/1448/1449/14410/14411/14412/14413/14414/14415/14416/14417/14418/14419/14420/14421/14422/14423/14424/14425/14426/14427/14428/14429/14430/14431/14432/14433/14434/14435/14436/14437/14438/14439/14440/14441/14442/14443/144




第五章无线通信传输理论2/1443/1444/1445/1446/1447/1448/1449/14410/14411/14412/14413/14414/14415/14416/14417/14418/14419/14420/14421/14422/14423/14424/14425/14426/14427/14428/14429/14430/14431/14432/14433/14434/14435/14436/14437/14438/14439/14440/14441/14442/14443/144




无线资源管理RRM(一)无线资源管理RRM(一)RRM综述RRM综述RRM综述RRM综述RRM综述RRM综述RRM综述RRM综述RRM综述RRM综述无线资源管理(RRM)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信道配置无线资源管理(RRM)负载控制(LC)负载控制(LC)负载控制(LC)负载控制(LC)负载控制(LC)负载控制(LC)负载控制(LC)负载控制(LC)负载控制(LC)负载控




了解无线话筒办理使用无线话筒的手续如何使用无线话筒(一)如何使用无线话筒(二)使用注意事项(一)使用注意事项(二)故障的应对方法(一)故障的应对方法(二)故障的应对方法(三)故障的应对方法(四)故障的应对方法(五)卫生考虑谢谢!




第6章无线自组织网络本章内容简介3AdHoc网络概述611MANET体系结构和协议原理14151618192123394044MANET的其它技术46AdHoc网络的应用MANET的仿真




无线电测向讲座郭永耀一无线电测向运动简单介绍(一)无线电测向运动意义集科技教育、竞技体育和操作实践于一体的一项综合性运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技素质;无线电测向运动一角(二)无线电测向运动的特点1科技型的体育运动,要求参加活动者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无线电,天文地理綜合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野外独立完成测向任务和快速处理突发事件等)。2年龄跨度大(无论青少年成人老年人都可参与);3趣味性强(在公园在野外在山坡都能吸引青少年参与);4竞赛设备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第四章无线电广播发送与接收*主要内容4.1无线电广播技术基础知识调幅分类及广播电视中对应业务调频FM调幅与调频的主要区别二、无线电波的基本特性频率和波长1.无线电波频段划分我国广播电视波段(频段)划分广播电视波段(频段)划分2、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电离层电离层问题讨论:为什么不同波段的无线电波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3.各波段电波的传播特点各波段电波的传播特点各波段电波的传播特点各波段电波的传播特点无线电波传输方式模拟广播的特点4.3调频广播发送技术一、调频广播调频广播的优点调频广播的缺点32




无线电基础知识什么是火腿通联方式电台执照呼号字母解释法火腿能做什么业余无线电频率车台手台于中继手台功能规范的通联用语无线电通联规则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六个准则如何提高手台功率?基本通联术语!无线电通联注意事项车队无线电通讯用语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服务




无线电基础知识什么是火腿通联方式电台执照呼号字母解释法火腿能做什么业余无线电频率车台手台于中继手台功能规范的通联用语无线电通联规则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六个准则如何提高手台功率?基本通联术语!无线电通联注意事项车队无线电通讯用语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服务




第七章无线电与收音机电磁波的E、H分布图麦克斯韦赫芝实验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仿赫芝实验马可尼(意大利Marconi1874-1937)。上图为马可尼实验装置阿·斯·波波夫(1859—1906)左图为波波夫实验装置雷电指示器1-粉末检波器2-电池3-继电器4-电铃5-电池6-电磁铁7-导线9-偶极子(天、地线)感应线圈产生高压“火花”发报机“火花”发报机电路“火花”发报机音频火花式无线电发射机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越大西洋(3600km)通信,风筝天线400m高,电报机10kw功率。翌年他发射的无线电




第1节无线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的主要类别移动数据通信移动数据通信分类固定或半固定无线数据通信固定或半固定无线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的特点无线数据通信的功能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3.1.4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无线广域网(WW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3.1.5无线数据通信的发展趋势第2节红外无线数据通信红外无线数据通信概述红外动态消息红外无线数据通信分类红外无线数据通信的系统组成及原理红外线红外发射器传输信道红外接收器调制技术红外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红外无线数据通信的优点红




第7章无线应用协议WAP第1节WAP概述7.1.1WAP的概念7.1.2WAP产生背景手持无线设备的局限性无线数据网络的限制7.1.3WAP的设计目标WAP支持的承载网络支持WAP的操作系统7.1.4WAP的特点7.1.5WAP论坛WAP论坛7.1.6WAP体系结构WWW应用结构模型WWW应用结构模型图WWW应用结构模型WAP应用结构模型WAP应用结构模型WAP应用结构模型图WAP应用结构模型WAP应用结构模型WAP应用结构模型WAP应用结构特点第2节WAP的网络结构WWW通信过程WAP通信过程WAP服务




第8章无线局域网技术8.1无线局域网概念8.1.2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8.1.3无线局域网常用设备3.无线接入点无线接入点也称为无线AP,它是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集中设备,它的作用相当于有线网络中的集线器。通常,一个AP能够在几十至上百米的范围内连接多个无线用户。4.天线天线的功能则是将信号源发送的信号藉由天线本身的特性传送至远处。天线一般有所谓定向性与全向性之分,前者较适合于长距离使用;而后者则较适合区域性之应用。无线天线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有两种,即室内天线和室外天线。8.2无线局




第五章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无论采用哪种传输技术,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基本是一样,可归结为两个基本类:无中心拓扑和有中心拓扑。根据无线接入点的不同功用,可实现不同的组网方式。目前有点对点模式、基础结构模式、多AP模式、无线网桥模式、无线中继器模式和AP客户端模式等组网方式。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Mesh结构WLAN组成WLAN组成SSID(服务集标识)SSID(服务集标识)WLAN的常用拓扑结构WLAN的拓扑结构WLAN的拓扑结构WLAN的拓扑结构WLAN的拓扑结构WLAN的拓扑结构Mesh结构Mesh结构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