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全国-2006_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案专题三[整理四单元]新课标 湘教版.rar
单元1 多组成的空气.doc
预览
单元3 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doc
预览
单元4 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doc
预览
空气污染与保护.doc
预览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心爱心专心121号编辑1单元1多组成的空气http://www.DearEDU.com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干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数。2.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3.能够解释“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现象,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环保意识。课时建议1课时。三、教学设计[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空气。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设想一下,假如没有了空气,将会出现什么局面?[生答]:“没有空气,人类和动物将因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没有空气,植物也将因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死亡”、“没有空气,世界将……”。[提问]:如果一个容器中没有了空气,容器内压强是多少?[生答]:压强将为零。[实验验证]:活动探究一:实验步骤1、把一支50mL的注射器的针头掉,用橡皮帽紧套住安针头处,将活塞用力从0mL拉到50mL,持续半分钟;2、再将安橡皮帽的一端浸入水槽中,取掉橡皮帽,该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现象结论[反馈]:师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因为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长期以来人们把空气看作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后来,科学家们对燃烧现象和空气的组成做了深入的研究,才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空气究竟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的组成(板书课题:多组成的空气)[提问]:大家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来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实验验证]:探究活动二:(学生按照课本P52上的两个实验步骤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师巡回指导。)[反馈]: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现象为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等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上升了约1/5体积,同时白烟消失。[提问]:瓶内约4/5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为什么要用过量的红磷?[反馈]:学生互相讨论、思考反应现象,并分析。[生答]: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使用过量的红磷,能确保把瓶内的氧气消耗完。[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1/5,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反馈]:学生互相讨论,分析原因。当学生分析感到困难时,教师可适时点拨。[生答]: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反应完;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伸入瓶内时动作缓慢,且塞子未塞紧,使得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即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④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⑤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水,实验后,因形成负压,使得倒吸入导管中的水有一部分留在导管内等等。[总结]:(略)[分析得出]空气成分。[交流讨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指导阅读课本[拓宽视野]氩的发现。[本贡小结]略。五、随堂测试(1)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氮气、空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火焰更旺,则可推断所盛有的气体依次是。(2)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瓶底铺一层沙)放入一小块白磷,用灼热的铁丝把白磷点燃并立即把瓶口塞紧,当白磷火焰熄灭,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打开瓶塞时比平时费力,为什么?(3)关于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请填空:①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是;②实验中看到在集气瓶内,同时水进入,约占;③如果实验步骤是:先用夹子夹紧橡胶管,然后点燃燃烧匙内的物质,再将燃烧匙插入集气瓶,并塞紧塞子。燃烧完毕后,打开夹子。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21%,可能的原因有。(4)铁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一位同学应用上述反应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选用的仪器如右图所示。问:①试管和铁丝球应该如何放置?②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用简便的方法检验试管中是否还存在氧气?③实验要进行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你知道时间较长的原因吗?用心爱心专心121号编辑1单元3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http://www.DearEDU.com一、学习目标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了解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原理,初步掌握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3.了解二氧化碳与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4.学会按照“组成—性质—用途”的线索研究化学物质的方法。二、课时建议3课时。三、重点难点:二氧化碳

努力****振宇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