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题常见的问题和答题技巧.doc 立即下载
2025-02-20
约2.1千字
约7页
0
1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考语文阅读题常见的问题和答题技巧.doc

中考语文阅读题常见的问题和答题技巧.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7页
中考语文阅读题常见的问题和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题:三大文体
中考阅读材料从体裁上来看一般分为文学作品、说明文和议论文三大体裁。其中文学作品阅读又包括记叙文、散文和小说三种具体的文体。在现有的考试形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体知识。因为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其题目设置的侧重点也不同。
中考语文阅读题:中考阅读的常见考点
1、对文章内容的概况和主旨的把握;
2、根据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对句子的推敲、品味和赏析
3、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评价;
4、结合文章内容对表达技巧、表达手法的判断和分析;
5、拓展延伸等试题的开放性训练等
中考语文阅读题:中学语文的考查点
很多很多同学会觉得理不清思路难以把握。其实仔细分析我们把它大体上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筛选信息类
筛选信息从文章中找出符合要求的词语或句子。
首先将提干代入原文找到这句话所在的段落联系上下文顺藤摸瓜向上或向下检索并提取出相关内容即可。例如08年广州中考题中的两道说明文阅读就是这类的题型。
(二)深层含义类
对文中字、词、句、段、篇的主旨的理解都属于深层含义类题目。
1、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阅读任何文章我们都要注意其标题因为标题往往是行文的线索抓住这条线索注意文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就能准确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
主要形式:
a、强烈感叹句的抒情句子;
b、对人对事作出评判的议论句子;
c、主人公在关键情节中自我感悟的句子;
d、人物之间触及人生哲理的对话;
e、文章的标题;
f、点明文章时代背景的句子。
首先迅速找到哪些语句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其次提取出相关的词句然后将其加工、整理成答案。另外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性字眼如结合社会现实或自身经历不少于多少字等。这类题目一般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按照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3、如何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首先找到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词句所在的段落表达的含义再从形象化到抽象化的角度换位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三)审美鉴赏类
标题、词句段的作用或表达效果以及文中人物形象分析等都属于审美鉴赏类题目。
1、如何理解文中标题的作用
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
文章示例
1
全文的线索
《背影》
2
突出主题、点明主旨
《白杨礼赞》
3
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
《最后一课》
4
反映作者的情感
《幽径悲剧》
2、下列词语、句子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从用词角度有以下几种答题套路:
用词
基本的回答模式
动词
生动地表现了某人或物的情状或特点
形容词
细致地描摹出某人或某物的特点或心理
叠词
营造一种节奏感强的音乐效果
拟声词
让声音再现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
如:《背影》中蹒跚、探身、攀着等动词就生动地表现出父亲对我的挚爱。
1、有关人物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语句的表达效果:
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烘托气氛
◎造成悬念
◎引起读者的兴趣
◎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最后的一课》中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普法战争。
2、句子(段落)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句子在文章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句子在两个情节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句子在结尾附近: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句子在文章前半部分:打下伏笔、作铺垫
句子在文章后半部分:前后呼应
如《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的作用即为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3、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作用)
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谁怎么样的)(哪些)感情。
拟人
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表达了(谁怎么样的)(哪些)感情。
借代
用(什么)代(什么)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夸张
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排比
使句式更加整齐气势更加强烈强调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感情。
设问
引起了对(什么问题)的关注给人以启迪突出了(中心思想)。
反问
鲜明强烈地写出来(什么观点、态度、情感)。
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对比
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中心。
衬托
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品质。或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象征
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伏笔
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令主题更加鲜明。
如高尔基的《海燕》主要运用象征作用是含蓄、深刻地表现出革命者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5、文中的______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简要分析文中的这一人物形象)
首先将题目代入原文检索哪些句段是对有关人物的语言、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考语文阅读题常见的问题和答题技巧

文档大小:1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