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素养一唯物史观 1.西汉立国时的行政区划为郡(国)、县两级,汉武帝设立的“州”原本是监察区。随着历史发展,“州”从监察区变成新一级行政区,行政区划变成州郡县三级。这种变化() A.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 B.有利于君主专制 C.适应了版图和经济的发展 D.强化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着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着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 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D.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素养二时空观念 3.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品的输出,“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大河,上秦、雍、甘、凉;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抵五岭、湖湘、豫章、南浙、七闽,溯淮、泗,道汝、洛。”据此推知,该时期() A.已形成重要商品的市场网络 B.长途贩运推动工商市镇兴起 C.农产品商品化受到地域限制 D.水运成为货品运输主要形式 4.元朝的地方行政区,一是代表朝廷监临各地的行中书省与宣慰司,二是直接牧民的路、府、州、县,具有典型的多层级、复式结构的特征。元朝地方行政设置() A.适应了多民族国家统治的需要 B.反映了蒙古文化对制度的影响 C.旨在促进不同区域的协同发展 D.有利于强化大一统的君主专制 素养三史料实证 5.《世本》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考古发现,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距今约四千多年,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水井已存在。可见() 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 B.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 C.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 D.《世本》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6.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史料出处至于缮写、模勒(雕刻之文),铉(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氏长庆集·序》(824年)中和三年癸卯夏(883年)……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率雕版印纸,漫染不可尽晓《家训序》咸通九年(868年)四月二十五日,王瑜为二亲敬造普施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A.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须甄别使用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 素养四历史解释 7.下列柱状图反映了1953—198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综合下图可知,这一时期() A.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出口额较为平稳 B.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一直占支配地位 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下降 D.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8.在雅典共和国最繁荣的时期,公民总数从30000人降至21000人。而罗马共和国末期,公民的人数从公元前86年的463000人,增加到了公元前70年的900000人。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政治制度比雅典更灵活 B.共和制只适应小国寡民国家 C.罗马不再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D.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广泛 素养五家国情怀 9.周代社神为禹,谷神为稷,不仅将周人的祖先神“后稷”定为了国家神,而且让分封的无论是同姓还是异姓诸侯国,都作为共同的“神”进行祭祀。这一做法旨在() A.确立周王共主地位 B.建立统一的宗教体系 C.提高文化信仰认同 D.强化周政权的合法性 10.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目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