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 1、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下列代称含义正确的是()。A.婵娟指繁星B.须眉指女子C.社稷指国家D.布衣指王侯【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诗中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其中“婵娟”是指明月。B项错误,“须眉”原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此为男子的代称,而非女子。C项正确,“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D项错误,“布衣”原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故以此为平民的代称,而非王侯。故本题选C。 2、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祝酒辞中说到的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A.《国语·鲁语下》B.《礼记·礼运》C.《尚书·皋陶谟》D.《尚书·尧典》【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二十一卷,《鲁语》二卷,着重记载鲁国上层社会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时期这个礼义之邦的社会面貌。B项正确,《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中国典章制度书籍,《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西汉戴圣的《礼记·礼运篇》,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C项错误,《尚书·皋陶谟》为记录君臣谋议国事的重要文献。D项错误,《尚书·尧典》记载尧时期的政治体制、政治思想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故本题选B。 3、下列不属于小说三要素的是()。A.人物B.主题C.情节D.环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可分为短、中、长篇和小小说。小说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和环境。故本题选B。 4、我国“学雷锋纪念日”是每年公历()。A.3月5日B.3月15日C.4月21日D.4月26日【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雷锋纪念日是每年的3月5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学习雷锋的活动。其意义是发扬雷锋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四化建设。故本题选A。 5、《共产党宣言》发表于()。A.1846年B.1847年C.1848年D.1849年【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于伦敦发表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故本题选C。 6、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是()。A.雨水B.惊蛰C.春分D.谷雨【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他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A项错误,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此节气意味着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B项正确,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C项错误,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第四个节气。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昼夜等长。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D项错误,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故本题选B。 7、丝绸之路沿途有许多美景。下列景区中,丝绸之路没有经过的是()。A.玉门关B.大雁塔C.麦积山石窟D.日月潭【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A项正确,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正确,大雁塔

文库****品店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