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 1、最早提出新文学语言形式改革的理论主张的是()。A.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B.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C.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D.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文学革命论》于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作者是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B项错误,1919年,李大钊写下《什么是新文学》的专题文学论文,发表在1920年1月4日的《星期日周刊》的“社会问题号”上。这篇文章回答了到底什么是文学和怎样建设新文学的问题。C项正确,1917年《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首次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为写作工具,这是最早提出新文学语言形式改革的理论主张。《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改良文学应从“八事”入手,即需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开端。D项错误,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故本题选C。 2、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以下有误的是()。A.木生火B.水克火C.金克木D.土克金【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五行是华夏民族创造的哲学思想。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学说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先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组成,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所以,在中国,“五行”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选D。 3、1934年,新疆省发布政府令,决定统一使用维吾尔作为汉文规范称谓,“维吾尔”意为()。A.维护你我团结B.民族大团结C.回归祖国D.畏兀儿新称【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国情社情。2019年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指出:“元代,维吾尔族先民在汉语中又称畏兀儿。元明时期,新疆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蒙古人尤其是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基本和畏兀儿人融为一体,为畏兀儿补充了新鲜血液。1934年,新疆省发布政府令,决定统一使用维吾尔作为汉文规范称谓,意为维护你我团结,首次精确表达了Uygur名称的本意。”故本题选A。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语出《三国志》,这句话是()说的。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吕蒙【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故事主人公是三国名将吕蒙。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握重要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自己繁忙的军务推辞。我哪里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呢?但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与我相比怎么样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益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交谈议事,非常吃惊道:“你如今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过去那个知识浅薄的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兄长你看清楚这件事情也太晚了啊!”于是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去。故本题选D。 5、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为官十余载后,他厌倦了官宦生活,归隐田园。人们常用“梅兰竹菊”中的()来代表他。A.梅B.兰C.竹D.菊【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常识。陶渊明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后归隐山林,同菊花相似。菊花大多生长在偏僻的地方,与世无争,象征高洁。陶渊明对菊花有着特殊的好感,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

文库****品店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