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docx 立即下载
2025-03-17
约3.2千字
约8页
0
2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
1.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_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2.文章主题
本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从而寄托了作者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社会理想。
3.古今异义词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而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四.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下船”丢弃。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做的标记')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五.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六.一义多词(1)缘扶=沿着(2)要延=邀请(3)悉咸具皆=都
七.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问所从来,具答之(具,通“俱”,详尽)
八.课文中的成语及其解释
豁然开朗:形容有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朗。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
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落英缤纷:花瓣凋落;纷纷飞扬的样子。形容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致。
黄发垂髫: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垂髫: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后常用指儿童。指老人和儿童,即老老少少。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和一种安宁的生活环境。)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九.课文填空
(1)写渔人见到桃花林的美景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纷纷。
(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与苏轼《水调歌头》中发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疑问相类似的句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写桃花源自叙来此绝境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9)本文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
十.问题解答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出了了哪几件事?
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三件事: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2、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3、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以及辞去的经过。可以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第二层(第3段):写桃花源的社会风尚。(发展)
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结局和尾声)
4、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美好作了铺垫。
5、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答: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答:渔人说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

文档大小:2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