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准把握高考命题依据,洞悉学科素养导向 在高考备考与教育教学的征程中,准确认识和深入把握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广大师生及家长关注的焦点。高考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实践指南,二者共同构成了理解高考考查内容和要求的核心文本。 一、《课程标准》与《高考评价体系》:学科素养的核心指引 《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学科素养本位”,强调“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高考评价体系》则指出,在“四层”构建中,“核心价值”发挥方向引领作用,“学科素养”承接其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 对比二者对“学科素养”的阐述,虽表述各有侧重,但内在统一。学科素养涵盖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三个核心要素;是在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生成的综合品质;并非知识、能力、价值的简单堆砌,而是在动态过程中综合生成。 二、学科素养的典型特征:综合性、生成性与不可直接观测性 学科素养作为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特定学科任务所需的综合性素质结构,具有“综合性”“生成性”和“不可直接观测性”。“综合性”体现在它是多种素质要素的内在融合,是学生运用知识、能力、价值解决问题的综合体现;“生成性”表明其并非静态结构,而是在完成任务中动态演化;“不可直接观测性”意味着它难以直接测量,需通过学生在处理任务时的“关键行为表现”来观测。 三、学科素养的可操作化:从概念到实践的转化 尽管学科素养的概念明确了其本质属性和构成要素,但在实际测评中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需将其操作化,即通过科学手段转化为可测量、可评估的变量或关键行为表现。 四、高考命题的“素养导向”:情境、任务与关键行为表现 高考命题的“素养导向”聚焦于通过特定情境创设,考查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成学科任务的综合表现。对“必备知识”的观测,包括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程序性知识(回答“做什么”“怎么做”);“关键能力”可通过科学测量技术观测,如空间推理、逻辑推理等;“核心价值”虽主观性强,但可通过特定情境和任务引导与观测;“学科素养”则通过学生在处理任务时的“关键行为表现”来衡量,考查其调动、整合和运用各要素完成任务的能力。 五、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的内在逻辑:有机整体与素养导向 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标志着评价准则从“学科知识本位”向“学科素养本位”的根本性转变。高考命题以素养本位为导向,通过情境创设考查学生综合表现。学科素养不可直接观测,需通过知识、能力和价值的关键行为表现考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成为命题改革方向。 学科素养并非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的简单叠加,传统应试教育的方式在新高考下将逐渐失效。关键能力是生成学科素养的必要前提,必备知识是基础,二者不可或缺。知识、能力、价值和素养相互关联、内在统一,任何将其割裂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在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高考命题构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考查内容,它们之间逻辑清晰:核心价值指引方向,学科素养综合体现,关键能力基于必备知识培养,必备知识是形成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 准确把握高考命题依据,理解学科素养导向及各要素内在逻辑,对于师生科学备考、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新高考的浪潮中,唯有深入理解并践行这些理念,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