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4-08
约1.9万字
约44页
0
4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5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2025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很重要、很有民族特色的概念,它的内涵涉及文艺作品所蕴涵的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意旨与所描绘的客观画面之间关系,涉及对于两者结合方式的要求。文学艺术如果只是反映对象的形貌,只是写境、写象,即使写得非常细腻,写得十分逼真,那也是不够的。文学艺术里的“境”要表达出意旨,文本里的“象”要表达出情味,这是更加重要的。
在文学艺术中描绘境、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表达意旨、意味,就是古人说的立象以尽意、造象以传意、观象以求意。境,作为汉语词汇,最初指空间的界域,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后来转而兼指人的心理状况,涵义大大地丰富了。在六朝和唐宋,“境”的含义不再只是纯粹客观的展现,而带有主观感受性在内。唐人以“境”论诗的较多,并且逐步赋予其稳定的内涵。总之,在诗学中,境和境界的含义,既指外,又指内;既指客观的景象,又指渗在客观景象中的精神。“境”虽然已经包含了诗人心理的投射作用,而诗论家仍然觉得不够,于是又提出意境,以更进一步强调主体性。如《诗格》说:“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意境的“意”,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要表达的对于社会人生的思想,一是艺术形象的审美意味,两者有时候不容易截然分开,而后一方面又常被人们所忽略。对于诗学理论来说,后一方面更有研究的价值。客观对象的形象进入文学艺术,要在文艺家的心吴中经过陶冶、重铸,要诗化、审美化,才会有艺术形式的独特表现;正是在这个过程里,才显现出平庸的文艺家与优秀的文艺家的区别。
画花鸟、画花木、画人物,都要发生引人遐想、使人神超形越的效果。殷璠《河岳英灵集》评论王维的诗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至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蓝田山石门精舍》),又‘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齐州送祖三》)。”这些诗都是写山水的,殷璠赞美它们在描绘山水之外还表现了新颖的意味,能够使人获得快慰的理趣,具有优雅的风度和文笔之美。
另一点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中国古代意境论中,比较注重的,是心与境的双向互动,而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从创作主体方面说,画家、诗人创作意兴,是在境与心相互激发中迸出火花。
(摘编自王先霈《意境》)
材料二: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仅是揭示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更是要超越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去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一个作品,可能是很美的,也可能是很好的,但如果它没有揭示整个人生的某种意味,那么我们就不能说它是有意境的作品。王夫之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别人写诗都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广摄四旁,圆中自显”。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近代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齐白石,说他的词格调很高,但没有意境。当然,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中有很多是有意境的。苏东坡有一篇《前赤壁赋》,大家都读过。这篇文章描写他和朋友在明月之夜泛舟于赤壁之下。朋友之中有人吹起了洞箫。苏东坡形容洞箫的乐声,用了八个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忽忽若有所失,就像长久居留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乡那样一种心境。这种美感,也就是尼采说的那种“形而上的慰藉”。中国古代诗人喜欢登高远望,这样来引发自己对于人生的哲理性感悟,这种感悟,带给诗人的就是一种惆怅。我们读这些词,感到的也是一种惆怅,好像旅客思念家乡一样,茫然若失。这种惆怅也是一种诗意和美感,带给人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在这种美感中,包含了对于整个人生的某种体验和感受,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格》云:“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故得形似。”这一论述肯定“境”在追求形式上的相似。
B.文艺家平庸与优秀的区别,主要在于描写客观对象时,是否经过打磨而使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具有审美意味。
C.一般艺术作品揭示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好的艺术作品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
D.王夫之评价王维的诗“广摄四旁,圆中自显”,他认为王维的诗虽不够逼真,但能取之象外,很有意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司空图说:“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诗歌里的“境”不只要求细致逼真,更追求表达意旨。
B.唐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2025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文档大小:4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