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归纳原因和总结启示 文言文简答题中的“归纳原因”和“总结启示”类题目都属于归纳概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并考查一定的信息提取能力和运用升发能力。 活动一精准全面“概括原因” 从设题角度看,文言概括题可以是对某一问题前因后果的分析,也可以是对人物品行事迹的概括,还可以是对观点态度的理解与评价。常见的失分点有:①不能明确问题指向,找不对文中具体答题区域;②不能有效提炼整合信息,答案不严谨、不准确;③直接翻译文中句子,没有概述,也没有深入分析;④答案照抄原文而不加分析;⑤多则材料不能整合相近内容,合并同类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 (节选自《贞观政要》) 1.唐太宗罢免权万纪官职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言:“明季,台岛土番杂处,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不下万人。崇祯元年,红毛[注]联结土番,渐作边患。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盘踞其地。传及克塽,积数十年。一旦纳土归命,善后之计,尤宜周详。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若红毛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重以夹板船之精坚,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至时复勤师远征,恐未易见效。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臣思海氛既靖,台岛断不可弃。”疏入,上命允行。 (节选自《清史稿·施琅列传》) 注:红毛:荷兰殖民者。 2.请简要概括文中施琅劝说清廷不可放弃台岛疆土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题点拨 破解原因概括不全的问题方法: ①细审题,准确理解题干中表示结果词语的含义。题干中的有些“结果”是直接从原文中摘抄的文言词语,如果不能准确理解,那就无法去找原因。 ②注意文言文中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由此可快速找到对应的答题区间,概括答案。 ③有时表示原因的词句分散在全文中,需要全面、仔细地筛选;有时原因不止一个,有主观、客观原因,有主要、次要原因等,要多方面、多角度思考。 ④注意检查提取的原因,看是不是有重合,是不是把现象当成原因,有没有遗漏。 【教考关联】篇名劝退或者劝阻原因(选定答题区间或者原文关键句)归纳概括劝退或劝阻原因劝阻根本原因分析《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灭掉郑国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却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保存郑国甚至和郑国结盟,秦国就能得利;晋国向来背信弃义,与其合作很有风险。都是站在对方的利益点考虑,有利于增强对方实力,都是从长远来看。《谏逐客书》第1段: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第2段: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第3段: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第4段:求国无危,不可得也。逐客不能让秦国更富强;逐客不利于招揽人才,反而会给别国增加实力;逐客会给秦国带来危险;逐客无法实现秦国制衡诸侯、王霸天下的愿望。活动二理解思考“启示启发” (一)(2024·广东佛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父之号,禹以贪位之意。由此观之,物岂可全哉?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不肖者则不然。责人则以义,自责则以人。责人以义则难瞻,难瞻则失亲。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合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