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福建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在表面上,诗与散文的分别似乎很容易认出,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寻常所认出的分别都不免因有例外而生问题。这问题曾引起许多辩论。从历史的经验看,它是颇不易解决的,但也不是研究者所能逃免的。 中国旧有“有韵为诗,无韵为文”之说,近来我们发现外国诗大半无韵,有些新诗也无韵,就不能不把这句稍加变通,说“有音律的是诗,无音律的是散文”。这话专从形式着眼,实在经不起分析。亚里士多德老早就说过,诗不必尽有音律,有音律的也不尽是诗。冬烘学究堆砌腐典滥调成五言八句,章回小说中常插入几句韵文,如全凭空洞的形式,它们及《百家姓》、《千字文》、医方脉诀之类皆可列于诗;而散文名著,如《史记》、柳子厚的山水杂记之类,虽无音律而有诗的风味的作品,反被摈于诗的范围以外。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攻自破的。 形式既不足以区分诗与散文,然则实质何如呢有许多人相信,诗有诗的题材,散文有散文的题材。就大体说,诗宜于抒情遣兴,散文宜于状物叙事说理。摩越(J.M.Murry)在《风格论》里说:“如果起源的经验是偏于情感的,我相信用诗或用散文来表现,一半取决于时机或风尚;但是如果情感特别深厚,特别切己,用诗来表现的动机是占优胜的。我不能想象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可以用散文来写。”至于散文有特殊题材,他说得更透辟:“对于任何问题的精确思考,必须用散文,音韵拘束对于它必不相容。”“一段描写,无论是写一个国家,一个逃犯,或是房子里一切器具,如果要精细,一定要用散文。” 着重实质者还进一步在心理上找诗与散文的差异,以为懂得散文大半凭理智,懂得诗大半凭情感。比如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就字句说,极其简单。如果问读者是否懂得,他们大半都说懂得。如果进一步问他们所懂得的是什么,他们的回答不外两种,或干脆地诠释字义,用普通语言把它翻译出来,或发挥言外之意。前者是“知”,专讲字面的意义;后者有时是“感”,体会字面后的情趣。就字义说,两句诗不致引起多大分歧;就情趣说,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散文求人能“知”,诗求人能“感”。“知”贵精确,作者说出一分,读者便须恰见到一分:“感”贵丰富,作者说出一分,读者须在这一分之外见出许多其他东西,所谓举一反三。罗斯教授(J.L.Lowes)在《诗的成规与反抗》一书里就是这样主张的。 从大体上看,这番话很有道理,但是事实上也有很多反证。凡是真正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还是散文,里面都必有它的特殊情趣,许多小品文是抒情诗,这是大家公认的。再看近代小说,我们试想一想,哪一种可用诗表现的情趣在小说中不能表现呢我很相信摩越的话,一个作家用诗或用散文来表现他的意境,大半取决于当时的风尚。荷马和莎士比亚如果生在现代,一定会写小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普鲁司特、劳伦斯诸人如果生在古希腊或伊丽莎白时代,一定会写史诗或悲剧。至于诗不能说理的话比较正确,不过我们也要明白,诗除情趣之外也都有几分理的成分,所不同者它的情理融成一片,不易分开罢了。比如,《论语》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段是散文;李白的《古风》里“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几句是诗。在这两个实例里,我们能说散文不能表现情趣或是诗不能说理么 材料二: 雪莱说:“诗与散文的分别是一个庸俗的错误。”克罗齐主张以“诗与非诗”的分别来代替诗与散文的分别。所谓“诗”就包含一切纯文学,“非诗”就包含一切无文学价值的文字。 这类看法着重艺术的整一性,在理论上原有它的特见,不过毛病在太空泛,因过重综合而蔑视分析。我们应该知道,纯文学范围之内,诗与散文究竟有不同者在。“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诗的情趣是缠绵不尽,往而复返的,诗的音律也是如此。比如《诗经》中有四句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如果译为现代散文,则为: 从前我走的时候,杨柳还正在春风中摇曳;现在我回来,天已经在下大雪了。 原诗的意义虽大致还在,它的情致就不知去向了。义存而情不存,就因为译文没有保留住原文的音节。实质与形式本来平行一贯,译文不同原诗,不仅在形式,实质亦并不一致。比如用“在春风中摇曳”译“依依”就很勉强,费词虽较多而含蓄却反较少。“摇曳”只是呆板的物理,“依依”却含有浓厚的人情。诗较散文难翻译,就因为诗偏重音而散文偏重义,义易译而音不易译。译即另是一回事。这个实例很可以证明,诗与散文确有分别,诗的音律起于情感的自然需要。 (摘编自朱光潜《诗与散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诗与散文的分别,材料一常能从例外的角度看到传统见解的不足。 B.旧说以是否押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