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多文本比较和“印证”.docx 立即下载
2025-04-15
约9.1千字
约18页
0
3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多文本比较和“印证”.docx

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多文本比较和“印证”.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多文本比较和“印证”
多文本比较和“印证”
在学考文言文试题中,除了有对单篇文言文的考查之外,还有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其突出的特点是:阅读材料由两则有一定关联(如主题相同)的材料组成。比较阅读的文本组合,有时是双文本,有时是三个文本。如2024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阅读选择了记叙性文本《资治通鉴·汉纪》和议论性文本《读通鉴论》两个文本,2024年新高考Ⅱ卷选择了记叙性文本《史记·魏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和议论性文本《论衡·非韩》三个文本。试题方面,因为是“比较阅读”,所以探究材料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成了设题的主要方向,另外,多文本材料观点“印证”题目,多出现在简答题中。如2024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阅读第14题(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活动一比较多文本分析异同点
(2024·福建龙岩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闻于国。庄王见而问焉。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此所谓吉人也。观事君者也,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也。观人主也,其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交争证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吉主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庄王善之,于是疾收士,日夜不懈,遂霸天下。故贤主之时见文艺之人也,非特具之而已也,所以就大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当》)
材料二:
宁戚击牛角而商歌,桓公闻而举之;尧舜相见不违桑阴,文王举太公不以日久。故贤圣之接也,不待久而亲;能者之相见也,不待试而知矣。故士之接也,非必与之临财分货乃知其廉也;非必与之犯难涉危乃知其勇也。举事决断,是以知其勇也;取与有让,是以知其廉也。故见虎之尾,而知其大于狸也;见象之牙,而知其大于牛也;一节见,则百节知矣。由此观之,以所见可以占未发,睹小节固足以知大体矣。(节选自《说苑·尊贤》)
材料三:
或曰:“吾子论汉末贡举之事,诚得其病也。今必欲戒既往之失,避倾车之路,岂有方乎?士有风姿丰伟,雅望有馀,而怀空抱虚,干植不足,以貌取之,则不必得贤;徐徐先试,则不可仓卒。将如之何?”抱朴子答曰:“知人则哲,上圣所难。今使牧守皆能审良才于未用,保性履之始终,诚未易也。但共遣其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欲动,不为属托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修其名而考其行,校同异以备虚饰。令亲族称其孝友,邦闾归其信义,尝小仕者,有忠清之效,治事之干,则寸锦足以知巧,刺鼠足以观勇也。”
(节选自《抱朴子·审举》)
1.三则材料都谈到“知人”,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4·江苏盐城、南京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
谯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群臣或难周曰:“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受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以易周之理。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材料二:
魏之伐蜀也,吴人或谓襄阳张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百姓未服,今又劳力远征,败于不暇,何以能克!”悌曰:“不然。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睿承之,刑繁役重,东西驱驰,无有宁岁。司马懿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任贤使能,各尽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敝,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无不克。噫!彼之得志,我之忧也。”吴人笑其言,至是乃服。(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十》)
2.蜀国倾覆的原因在两则材料中都有所揭示,请简要概括其共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多文本比较和“印证”

文档大小:3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