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语文答题模板 第一部分 中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含四种题型—— ①配合情景描述,进行古诗词的背诵、默写 ②错字、读音考察 ③文学常识选择题考 ④简短的语言表达 答题要点汇总——该部分内容属于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送分题目,侧重考察孩子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背诵效果。 因此,在考试时需要注意: ①速度+精准度把握。按照大部分考生的做题习惯,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第一部分的试题。但刚刚拿到试卷,情绪紧张再加上第一科的心理状态,考生往往难以塌下心来,出现浮躁、仓促做题等情况出现。往往容易在最容易拿分的科目中,出现问题。 因此,简单题放松做,拿到试卷后,总览全局,不要忙于想答案,借着考前的一段时间放松心情,做到速度+精准度的双向把握。 ②不会做,放一放我们在紧张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大脑短暂的记忆空白,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考生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不慌、不燥,即便一时想不起来答案,那就先放一放,或者在草稿纸上固定区域先把有印象的部分写上,等紧张的状态过去,自然就能够想起答案了。 第二部分 中考语文试卷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包含的题型—— ①中考古诗词鉴赏②文言文阅读鉴赏③现代文阅读④名著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要点汇总—— (一)“诗眼”炼字型 (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 (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一)“诗眼”型、炼字型常见题目形式 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⑤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⑥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名句赏析型常见题目形式 ①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②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③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表达技巧型 常见题目形式 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四)语言特色型 常见题目形式 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情感赏析型 常见题目形式 ①谈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②谈谈你对这首诗整体的理解。 答题要点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文言文阅读鉴赏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