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4-22
约1.1万字
约23页
0
2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安徽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徽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意象是经过思绪创作而具备抽象情感的事物形象。它比情节更小,是诗歌、书画等文艺文本建构的基本单位。意象中的“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这就是意象。意象就是意和象的矛盾统一体。象是看得见的,意是看不见的,意在象中,意为象主。象是客体,意是主体,目的并不是要表现客体,而是要表现主体的情志。情感特征不能直接表达,就以渗入客体的方式表达。“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一系列的意象,都是带着后面点出的“断肠人”的情绪色彩的。中国文论讲究情景交融,在中国古典诗话中也有许多智慧的表述,后来被王国维总结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的意象不是特指的,而是概括的,是没有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定性的,而一般散文叙事的细节则是具体的特指的。李白写春天来了,“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天非常美,美在哪里呢?雪花在梅花里融化了,至于雪花在大地上,在屋脊上融化,就当它不存在了。春天刚到,冬天还没有完全过去,可是花已经开了。这里的意象充满情感的选择和排除的魄力,与散文中的细节描写不同,因为其中不但有极其精炼的“象”,而且有极其独特的“意”。这个意象,客体是概括的,主体的情致是特殊的,是二者的统一。春天从柳条上归来了,时间、地点是不需要点明的,点明了,例如,是辰时三刻,在未央宫,在某宫墙深处,就不是诗了,而是散文了。这个意象的概括性,实际上是一种想象性,是诗人的情感和客观对象之间的一种假定性的契合。这里,诗人对早春之美的惊叹之情,正好与梅花和柳条的特点猝然遇合了。从客观对象来说,这是一种发现,更主要的是排除,省略了梅花和柳枝以外的无限多样的细节;从主观情感来说,这是一种体验、顿悟;从意象符号的创造来说,这是一种更新。
(摘编自孙绍振《审美阅读十五讲》)
材料二:
艺术,它的原生性或原创性是第一位的!这种原生性就带有某种神秘性或曰“邪气”,去掉它,就没有了艺术魅力。艺术的美,特别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往往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根据某些固有条条块块的拼凑就能获得的。比如歌唱,嗓子的“沙”或轻度的“哑”都是大忌。但是“沙”在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那里是个异宝,而淡淡的“哑”在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身上也是一块奇玉,它们分别成了京剧麒派和越剧戚派的魂!难怪在我们的语言文化里常常称那些表现出超常才能的作家或艺术家为“鬼才”,形容身姿出众的女人为“魔鬼身材”,人们还用“邪乎”二字来惊叹那些一时无法解释的奇美现象。
西方艺术世界里也不缺这类说不清的“邪乎”现象。19世纪古典主义画派安格尔笔下的《大宫女》,它以超长的腰身引人注目,这种局部性的异常夸张不仅为讲究端庄、匀称、典雅的古典主义的审美法则所不许,也为一般讲比例、尺寸的绘画所禁忌。当时一位评论家就批评说:“脊椎骨长了至少三节!”安格尔的一位弟子则回答说:“也许是吧,但正是这长出的部分使该画显出特有的诱惑力。”这个回答虽然找不出理论依据,但此画被公认为安格尔的代表作之一,这样的说法至少让两个世纪以来的观赏者都默认了!
这类现象涉及一个经常折磨着人们头脑的问题,即美的神秘性问题。梁启超阅读李商隐的某些诗时就为这个问题困惑过:“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觉得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关于创作的神秘性话题西方人显然关注得多些。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论艺术》里将艺术的真谛概括为一句话:“艺术乃是万物的一种朦胧的愿望。”而德国文学天才卡夫卡则说:“写作是一只伸向黑暗的手”,是“跟魔鬼的拥抱”!法国现代作家纪德也认为,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一个“魔鬼”,“没有魔鬼的合作,就没有艺术品。”
这类言论不免令人费解,但我们可以在柏拉图那里找到理论根源。柏氏认为艺术天才与精神癫狂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子,甚至世间所有伟大业绩往往基于这种癫狂。事实也正是这样,当代书法家曾来德谈到他在大英博物馆作书法表演时说:当他身穿白袍,手握如椽之笔在铺着宣纸的地面上尽情挥洒时,什么都忘了,完后像病了一场!郭沫若则说他的《凤凰涅槃》是伏在枕头上“全身颤抖着”写出来的!
关于创作中的“癫狂”或神秘性这一现彖,读弗洛伊德的著作,则可以获得较为科学的解释。按照弗氏的理论,人都有显能和潜能两种基质,表现为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存在,而且二者交替活动。创作作为一种人的精神活动现象,潜意识的活动有时占主导地位,因而处于“癫狂”“着魔”或“昏暗”状态,这在显意识眼光看来就成为神秘的“邪气”了!
(摘编自叶廷芳《美是一种邪气》)
1.下列对材料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安徽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文档大小:2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