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建议.docx 立即下载
2025-04-22
约9千字
约22页
0
2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建议.docx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建议.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建议
查漏补缺,系统构建。现在的考试是素养立意,主要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检测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复习课的目的是唤醒和诊断,查漏补缺,帮助学生系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关键能力。是一个“诊断→构建→应用→再诊断→再构建→再应用”的循环往复、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学科知识意识不强,未能系统梳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知识点,教师教得很散,学生学得也很散。有时,甚至给学生“语文没什么可学”“不知学什么”的错觉,这实在是得不偿失!本节课湘婷老师通过找准问题形成专题的方式,借助分析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要求”和教材中的“单元导语”、“预习提示”、“课后思考探究”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导图和赏析术语等“支架”,为学生的学习找准了抓手,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同时,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构建,教师利用宏观把握、适时指导等方式,抓好了当堂落实,解决了“怎么学”的问题。应该说,这个设计促进了全体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
彰显主体,主动参与。要提高课堂效益,说到底是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因为参加检测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正如考驾照参加的是学员而不是教练一样。要让学生“动”起来,主要的是教师要更新理念,要有学生立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任务的驱动通过系列学习活动发生真实的学习,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素养。本节课,湘婷老师采用峦山中学自己提炼的“4+3”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板演点评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避免了教师盲目的“满堂灌”。尤其是层次丰富的点评,实现了让学生“在点评中学会学习”的目的,增强了复习的有效性。当前,我县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尚较陈旧,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尚较严重,客观上造成了我们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并力求改变,方能逆流而上、扩优提质。
精选试题,当堂训练。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刻意的练习,复习课更是如此。有效练习可以有效检测教学的效果,及时查漏补缺。目前,我们的练习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知识体系不明朗,仓促上练习,练习的针对性不强;二是知识体系构建很好,练习却滞后或非真题练习或非精选练习,练习的有效性相对较弱。无形中还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和时间的成本。本堂课,湘婷老师所选的练习主要来源于两处,即教材和历届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有前测和后测,都是当堂训练,能够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较为有效的完成。练了速度,练了准度。保证了学习逻辑链条的完整度,不拉垮,当堂落实。
附1:《环境描写专题复习》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环境描写是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7~9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环境描写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紧密相连。
在现行的统编教材中,环境描写贯穿于多个单元,且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教学要求。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荷叶·母亲》、《秋天的怀念》等课文,要求“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情感,让学生初步感受环境描写对情感表达的推动作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等新闻作品中,则要求学生认识“环境描写用于渲染氛围,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差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小说作品,则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环境描写复杂作用的理解”,如“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暗示社会背景”、“深化作品主题”等等。通过对教材中环境描写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文体和情境中的作用,从而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
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环境描写与环境、人物、情节、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应试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系统学习,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够识别出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但对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理解较为模糊,缺乏系统的归纳、总结和构建。他们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通过环境描写感受到文章的氛围和人物的情感,但在分析和表达时缺乏条理性、全面性和准确性,难以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情节、主题之间的关系,无法准确解决具体情境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后,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环境描写在不同文本中的作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建议

文档大小:2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