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教学应处理好三对关系多年来,在无数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努力下,语文课程改革走向深水区,语文课堂教学生态逐步得到优化,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教师专业化成长都起到积极作用。在探索过程中,也有部分教师就如何实施课内大量阅读、拓展阅读、组文阅读等课堂教学难题走入了误区。如何破解上述难题?笔者认为,应处理好“1”与“X”、博与约、精与略这三对关系。“1”与“X”“1+X”教学模式是依照课程标准、遵循学科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应运而生的。“1”指语文教材课文,“X”指课外的一篇或数篇文章。一要注意“1”与“X”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认识到“1”的价值和作用,也要处理好“1”与“X”的主次、先后、异同关系。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一些教师没有了解这句话的历史背景,以至于忽略了“1”的作用。统编语文教材的课文是由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精选的文质兼美、意蕴深厚的名篇佳作,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经典性。朱自清先生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课文的价值,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束之高阁。二要注意“X”是在“1”的基础上拓展丰富的阅读材料,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既要对教材足够重视,根据统编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编排体例和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利用教材这个“1”,将“一课一得”的“得”讲到位;又要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教材的方法去读教材之外的文章,巩固练习、积累运用、深化思维、提升素养,如此,“1”与“X”才能相得益彰、互相阐发,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博与约苏东坡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大量的积累和练习,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实践性兼具的学科,绝不能单靠教师讲授,还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和实践。实践课内大量阅读是“博”。而“约”是从中萃取精华、提炼关键。以《三顾茅庐》教学为例,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主要叙述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形,赞美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品质。一场“隆中对”展现了诸葛亮的儒雅风范和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教学中,教师若只让学生以略读的方式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可能会有囫囵吞枣之感,无法品出其中的深层内涵。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拓展阅读资料,如诸葛亮生平经历、《出师表》、《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情节以及诸葛亮施策联吴抗曹的相关历史资料等。学生大量阅读这些拓展资料,通过类比、对照、联想,提炼出关键信息,自由发表自己对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看法,能够形成对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和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精与略统编语文教材设置了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此三者层层递进,统一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课内大量阅读,不能一味地贪多求快,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而是要处理好“精”与“略”的关系,注重“一课一课”,将语文要素落实到位,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适当地拓展阅读资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用大量的笔墨详细描写了百草园从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感观呈现儿时乐园的美好。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精读此部分的内容,细嚼慢品,体味其语言的精妙,把握美女蛇、私塾先生等形象,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我”充满童真童趣的形象。教学“三味书屋”部分,要求学生运用精读技巧,快速默读,了解文章大意。以精读带略读,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和延伸阅读内容,学生运用精读课中学到的方法与能力,扩大阅读面,在拓展阅读中练习、巩固并运用学到的方法。语文教师只要把握好这三对关系,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一定会轻松不少。如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获得显著提高。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