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吹听笛听晓角阅读答案参考.docx 立即下载
2023-03-06
约1.2千字
约3页
0
1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塞上吹听笛听晓角阅读答案参考.docx

塞上吹听笛听晓角阅读答案参考.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塞上吹听笛听晓角阅读答案参考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注】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1.下列对这两首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高诗尾旬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参考答案:1.D。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示例一:都用“霜”字点明了描写的时节和环境,秋意寒霜,营造了悲凉之感,也都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背景,写出了戍边战士的心情。用意象含蓄表达了愁绪,意味无穷。示例二:都以“霜”字开头。这样写能够介绍当时所处的时节,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借着“霜天”的景象,更有助于作者抒发内心的感情,表现诗歌的主旨。(意对即可)3.月是清冷、孤寂的。《听晓角》一诗中“吹角当城汉月孤”一句,描绘出孤月高悬、独照人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戍守边疆的孤独。辽阔长空中竟无一颗星辰与素月分辉,月亮是多么寂寞啊,以此自比的人又是多么孤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的诗仙与孤独的月亮在某个晚上互相陪伴,聊以慰藉。一人一月还是太少,再加上影子吧,孤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无与争辉,一个才华无人能及,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两个孤单的存在聚在一起,可以消除点寂寞吧。千年万载,悠悠长夜,一月照世,月亮当为孤独的代表。拓展阅读:塞上曲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注释: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时通西域的要道。(1)这首诗的前两句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此典故有何用意?参考答案:(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表现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高歌猛进,写得非常有气势。(2)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班超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而得国家安宁,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雄健壮烈。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塞上吹听笛听晓角阅读答案参考

文档大小:1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