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高中教育 / 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docx 立即下载
2024-05-01
约3.8万字
约80页
0
6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docx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高中语文《劝学》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劝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设计指导思想《劝学》是学生刚入高中是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认为高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一是要汲取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的营养,二是应领略古代典籍的博大艰深,三是必须积累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汇语法常识。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在学习中获得教养”的主题,首先了解古代贤哲在此问题上的看法,然后以文本为平台,致力于学生在思想情感、文化素养等方面有所感悟,从而具体感知古代文化典籍的魅力,吸收人生成长的精神营养。正是强调学生感知的需要,教学中要突出诵读、涵泳的方式,透过文本建立与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渠道。力避教师一包到底的传统讲授的方式。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是完善自我,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2.了解比喻、对比在表达中的具体作用。3.在理解文意,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教学重点与难点1.辩证认识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具体理解比喻和对比手法在语境中的作用。3.了解文中“于”“之”“而”以及“绝”“劝”“日”“知”的意义及用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熟悉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2.同座相互指导。3.学生自愿表演朗读。4.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纠正朗读中暴露的.错误。5.老师朗读,也可由学生品评。(二)介绍作者1.阅读题注,明确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荀况,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系荀子和门人共同编著。2.补充介绍(1)稷下:古地名,故址在今山东临淄附近,是战国齐都临淄西边南首门,一称稷门。因地近稷山,设馆其下,故名稷下。为战国各学派荟萃的中心。荀子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2)兰陵令:春申君任命荀子为兰陵令,开始了他一生中短暂的仕途生涯。兰陵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原为鲁地,鲁灭亡后归于楚。荀子在兰陵一边做官,一边著述,同时收徒讲学,进入学术创造的一个高潮。(3)孙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荀子为孙卿。(三)讨论第一段1.讨论几组比喻的作用(1)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比喻:说学习可以提高自己。(2)糅木为轮的比喻:说学习可以改变自己。(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本体是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说学习可以修身益智。(4)第一段5个比喻,都是正面设喻,从正面阐述学习的重要性。(5)比喻的表达效果: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2.讨论首句“学不可以已”与比喻的关系:开宗明义,提出中心;从逻辑关系看,是因果关系,首句是果,结论,5个比喻是因。3.讨论“可以”“以为”古今意义是否相同:“可以”这里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都是能够的意思。“以为”这里与现代汉语不同,文中是“拿它做”,现代汉语是“认为”。(四)结合自身情况,用比喻说出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修身益智的作用。1.分组。2.讨论。3.由学生自行评价。(五)当堂背诵第一段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2.鼓励学生在大致能背的时候勇敢的尝试背诵。3.找出背诵过程中暴露的共同问题想出巧妙的背书方法。第二课时(一)讨论第二段梳理5个比喻的内部关系1.“登高博见”与“跂而望”为一组,本体是前面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跂而望”喻“终日而思”,“登高博见”喻“须臾之所学”,说学习能事半功倍。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为一组,说善于借助外物则效益倍增。3.5个比喻就是5组正反对比,都是阐述学习的作用。(二)当堂背诵第二段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2.组织背诵竞赛,比速度,比正确率。(三)讨论第三段1.讨论“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的比喻意义及写法:前两个先正面设喻,后两个再反面设喻,都是说学习要积累,其本义在四个比喻的中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骐骥驽马、锲朽木及锲金石的比喻的意义和写法:骐骥驽马的比喻先正面后反面,锲朽木锲金石的比喻先反面后正面,都是说学习要持之以恒。3.蚓与蟹的比喻的意义和写法:蚓是正面设喻,蟹是反面设喻,都是说学习要用心专一。4.明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定语后置,“之”为结构助词,表示定语后置。5.第三段的比喻阐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四)当堂背诵第三段1.理清层次结构来帮助背诵。2.集体背诵。3.理解性背诵。(五)课文的逻辑结构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一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文档大小:6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