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4章局域网第4章局域网第4章局域网4.1局域网概述局域网的拓扑第4章局域网4.1局域网概述4.2传统以太网4.2.1以太网的工作原理4.2传统以太网4.2.1以太网的工作原理4.2传统以太网4.2.1以太网的工作原理4.2传统以太网4.2.1以太网的工作原理4.2传统以太网4.2.1以太网的工作原理4.2传统以太网4.2.1以太网的工作原理4.2传统以太网4.2.1以太网的工作原理4.2传统以太网4.2.1以太网的工作原理4.2传统以太网4.2.1以太网的工作原理4.2传统以太网4.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数据与信息1.数据与信息2.信号与信道2.信号与信道3.数字数据与模拟数据3.数字数据与模拟数据3.数字数据与模拟数据4.数据通信模型4.数据通信模型4.数据通信模型4.数据通信模型4.数据通信模型4.数据通信模型4.数据通信模型4.数据通信模型5.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5.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5.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5.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5.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数据传输1.数据传输的过程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首先需要将信息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其次还要




计算机应用及ADSL安装调试基本知识课程目标目录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主机配件位置主板主板的接口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电源装拆计算机硬件的注意事项目录ADSL接入技术ADSL的频带划分:频分复用(FDM)ADSL接入类型ADSL技术性能MDF横列(H)A:仅话音业务B:话音和宽带业务目录ADSL网络快车的相关设备认识MODEM上的连接口按下图所示逐一接线,最后打开电脑、ADSLMODEM电源,如果接线、网络均正常,MODEM上一般会常亮三盏灯,分别为电源指示灯、线路同步灯、本地连接灯,完成硬件安装。中国电




1通信专业实务第一章通信电源系统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通信设备用交流电供电时,在通信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B)A.-5%~+5%B.-10%~+5%C.-10%~+10%D.-15%~+10%2.通信电源设备及重要建筑用电设备用交流电供电时,在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D)A.-5%~+5%B.-10%~+5%C.-10%~+10%D.-15%~+10%3.交流电的频率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值的(B)以内A.±3%B.±4%C.±5%D.±6




第1章连续时间信号分析本章主要内容连续信号的时域描述连续信号的时域描述连续信号的时域描述连续信号的时域描述连续信号的时域描述连续信号的基本运算连续信号的基本运算连续信号的基本运算连续信号的时域分解连续信号的时域分解连续信号的卷积连续信号的卷积连续信号的卷积本章内容提要周期信号的描述傅里叶级数傅里叶级数举例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傅里叶级数的性质傅里叶级数的性质傅里叶级数的性质傅里叶级数的性质本章内容提要从傅里叶级数到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傅里叶变换的性质本章内容提要拉普拉斯




第3章信道容量本章主要内容3.2单符号离散信道几种特殊离散信道的容量几种特殊离散信道的容量几种特殊离散信道的容量对称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强对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准对称DMC的信道容量准对称DMC的信道容量准对称DMC信道容量的求解步骤ThankYou!




第七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本章讨论的问题:本章讨论的问题:7.1基本运算电路第七章(二)理想运放在线性工作区2.理想运放的输入电流等于零理想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特点:实际运放Aod≠∞,当uP与uN差值比较小时,仍有Aod(uP-uN),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第七章三、基本运算电路比例运算电路一、反相比例运算电路比例系数(放大倍数):反相比例电路的特点:二、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同相比例电路的特点:例1.R=10k,Rf=20k,ui=-1V。求:uo,R'应为多大?第七章例3:求Au=?该放大电路,在放大倍数较大时




§4.10序列的傅里叶分析一.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DFS)DFS定义逆变换的导出表示三、四种傅里叶变换的特点和关系关系




第2章傳輸媒介與訊號傳輸媒介與訊號訊號的數位與類比數位化基頻傳輸與寬頻傳輸基頻訊號的發送與接收載波訊號的調變與解調(1/2)載波訊號的調變與解調(2/2)載波傳輸(1/2)載波傳輸(2/2)二階基頻訊號的編碼方式(1/5)二階基頻訊號的編碼方式(2/5)二階基頻訊號的編碼方式(3/5)二階基頻訊號的編碼方式(4/5)二階基頻訊號的編碼方式(5/5)多階基頻訊號的編碼方式(1/2)多階基頻訊號的編碼方式(2/2)MLT-3編碼方式MLT-3示意圖(1/2)MLT-3示意圖(2/2)振幅調變技術頻率調變技術相




1通信工程勘察设计费计算方法一、依据文件1、计价格[2002]10号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2、计办价格[2002]1153号国家计委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工程勘察收费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二、收费组成:工程勘察收费+工程设计收费三、勘察费计算公式:勘察费={(L-m1)×内插值+收费基价}×阶段比例序号项目(m12)(公里)内插值(元)收费基价(元)1通信管道L≤0.2起价10000.2<L≤1.0320010001.0<L≤3.0273335603




第八章阵列信号稳健处理方法空域误差使得阵列流形有变化:幅相误差对阵列信号的影响:二、系统误差的校正技术§8.3利用信号的时域信息提高阵列处理的性能累量定义:矩阵累量对自变量对称,即与顺序无关。高阶统计量用于阵列处理的动机:基于高斯统计量的几种高分辨DOA估计方法其中,为第个信号源的4阶累量:此方法适用于等距线阵,其中:累量域的ESPRIT方法(二)§8.3.2基于循环平稳性阵列处理§8.3.3利用多普勒信息提高阵列处理的稳健性传统ML方法与利用多普勒信息的ML方法比较:信号矢量改写:其中时域导向矢量。§8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第1讲0绪论0.1微机测控技术主要研究对象微机测控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检测与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并设计出所需要的微机测控系统。0.2微机测控系统的组成与特点0.2.1微机测控系统的一般概念微机测控系统就是利用微型计算机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测试与控制的系统。微机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可归纳为以下3步:①实时数据采集:通过测量变送装置完成被控量的瞬时值的检测和输入。②实时控制决策: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按预定的控制策略决定采取何种控制行为。③实时控制输出:根据控




通信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别主要原因及常见危险源通信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别主要原因及常见危险源主要原因一、线路工程中监理应关注的十大危险源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一、线路工程中监理应关注的十大危险源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一、线路工程中监理应关注的十大危险源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一、线路工程中监理应关注的十大危险源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一、线路工程中监理应关注的十大危险源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一、线路工程中监理应关注的十大危险源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一、线路工程中监理应关注的十大危险源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一、线路工程中监理应关注的十大危险源及应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图5-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抽样判决器首先对接收滤波器输出的信号y(t)在规定的时刻进行抽样,获得抽样值序列y(kTS),然后对抽样值进行判决,以确定各码元是“1”码还是“0”码。抽样值序列y(kTS)见图5-2(g)所示。码元再生电路的作用是对判决器的输出“0”、“1”进行原始码元再生,以获得图5-2(h)所示与输入波形相应的脉冲序列。同步提取电路的任务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定时脉冲cp,供接收系统同步使用。对比图5-2(a)、(h)中的与{dk}可以看出,传输过程中第4个码元发生了误码




第2章中间节点上的通信技术2.1交换接点上的通信2.1.1电路交换资源片2.1.2存储-转发交换交换节点D用户数据2.1.3分组交换的两种服务虚电路服务交换节点D数据报服务特点1数据报服务特点2A分组交换vs.电路交换交换机的分类2.1.4交换机的功能2.1.5交换机实现技术空间交换N输入时隙交换图2.6ATOM模块结构图2.7共享内存型交换单元结构多级互联网络交换结构MIN图2.8多级交换结构分组交换结构的发展计算机计算机LCI2.2路由节点上的通信路由器路由器的基本功能2.2.1路由表与路由算法50.




第四章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应用第一节信号的频域分析一利用傅立叶变换的分析系统的幅频特性例2:一线性系统的频响曲线如下图所示,求信号f(t)=2cos(t)的零状态响应例2:一线性系统的频响曲线如下图所示,求信号f(t)=2+2cos(t)+2cos(2t)的零状态响应||二周期信号的分析方法第二节理想低通滤波器一理想低通的频率特性二理想低通的冲激响应特点:三理想低通的阶跃响应理想低通的阶跃响应四因果系统或物理可实现系统(Paley-Wiener准则)在|H(jw)|2(存在且可积)的条件下,系统物理可实现的必




移动通信系统的编号规则目录GSM无线覆盖区域结构GSM网络结构方框图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GSM系统编号拨号方式谢谢!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移动台PSTN/ISDN号码(MSISDN)手机号码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临时用户识别码(TMSI)位置区识别码(LAI)LAI=MCC+MNC+LAC其中,LAC是由2字节BCD码(16进制格式X1X2X3X4)构成的位置区码,总共有65536个位置区,X1X2由电信管理当局统一分配,X3X4由运营商自定。LAI主要用于识别一个漫游用户当前所在的VL




第3讲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回顾本讲内容物理层的定义物理层的特性(1)物理层的特性(2)典型的物理层标准接口(1)RS-232-C的电路图RS-232-C的实物图典型的物理层标准接口(3)典型的物理层标准接口(4)典型的物理层标准接口(5)典型的物理层标准接口(6)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术语基本概念模拟的和数字的数据、信号数字数据的调制信号编码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数字信号通过实际的信道奈氏(Nyquist)准则另一种形式的奈氏准则注意事项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香农公式奈氏准则和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作用范围无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说明:本章主要内容2.1数据通信系统1信息2数据3信号2.1.2数据通信系统模型2.1.2数据通信系统模型2.2数据通信方式2.2.1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2.2.1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2.2.2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2.2.2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2.2.3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2.2.4数据传输方向2.2.5多路复用技术1频分多路复用2时分多路复用3波分多路复用4码分多路复用2.3数据交换技术2.3.1电路交换2.3.1电路交换2.3.2报文交换2.3.2报文交换2.3.3分组交换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