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全国-2013_(新课标)2013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优秀教案(打包4套) 新人教版.rar
立即下载

教案-全国-2013_(新课标)2013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优秀教案(打包4套) 新人教版.rar
(新课标)2013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1 空气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doc
预览
(新课标)2013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2 氧气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doc
预览
(新课标)2013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3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doc
预览
(新课标)2013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doc
预览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2.氮气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3.稀有气体(1)保护气(2)电光源(3)激光技术(4)冷却剂(5)麻醉剂四、保护空气布置作业1.上册课本P33习题3、5、7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白酒C.米醋D.干冰3.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外,还可推出氮气____________(填“难”或“易”)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3)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答案:2.D3.(1)让O2尽量消耗完全,使测得O2的体积更接近空气O2的实际体积(2)难不活泼(3)不能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真正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这样效果会更好。备课资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中实验2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里的氧气,形成一定的体积差,使密封装置中的压强减少,引起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上升进入集气瓶中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装置的气密性和温度差等问题使红磷燃烧停止后需较长的时间冷却,或是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只有极少量的水进入集气瓶,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情况,造成实验现象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对此,有人对该实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改进了实验装置,形成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仪器改动:改变燃烧匙的形状,把直柄弯曲成“V”形。实验准备:在水槽中加入少量的水,把烧杯倒置其中并用橡皮筋套上作为水位标记。但由于气压差,烧杯中的水面低于水槽的水面,这时烧杯的尖嘴使橡皮筋难以固定标记,可用其他物品夹于橡皮筋上作为烧杯中水面的标记。实验操作及现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烧杯中(烧杯口不能离开水槽中的水面)。可看到烧杯中充满大量的白烟,接触烧杯外壁能感觉到明显的炽热感。红磷燃烧完毕后产生的白烟迅速溶解于水中,温度也随之下降,烧杯中的水位则慢慢上升,当温度下降至接近室温时,水面上升至约1/5处。此时,还可在烧杯内壁观察到一些白色附着物,充分说明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的状态和颜色。实验改进评价: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操作都较原来实验简便,而且去掉了装置连接而引起气密性不好的影响因素,实验效果明显,反应停止后冷却时间也较为短暂,现象明显更易于观察。1课题2氧气课题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把化学中描述纪实部分和理论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教学是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应该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经验证明,这样做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课时分配:1课时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

一只****呀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