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历史答题技巧与方法扎实的基础知识(1)微观上:熟知历史史实(时间、背景、过程、内容、结果、评价)(2)宏观上:熟知教材的三级或四级结构(章、节、目、点)考查的知识和所学知识的联系1.三审题干——明确题目要求2.三辨备选项——确定最后答案(2012年大纲全国卷)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1929年,葛兰西强烈批判当时的人们只是希望改变政府的放任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改变国家的经济基础。他认为只有在政治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诉诸武力),才能将经济从传统政策的死压下解放出来。由此判断葛兰西可能是A.垄断资本主义的拥护者B.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者C.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随着16世纪的开始,批评之声变得强烈起来,许多人自忖他们的救赎是否为良人所握。”这段记载中“批评”的对象可能是A.欧洲宗教改革家B.罗马天主教会C.新兴的资产阶级D.各国封建君主一、审题篇之问题的限制二、读题(材料)篇之技巧三、联系(课本)篇之技巧四、作答篇之技巧、要求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曾有离异与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章开沅《离异与回归》材料二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1)列举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主要成果。(4分)(1)古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人文主义思想。(4分,答出2个即可)(2)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开展,确立并逐步发展、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3)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9分,每点3分。评分建议:应扣紧“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每点3分,其中事件1分,具体内容1分,影响或意义1分)(4)认识:按以下两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3分。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描述。(1分)(如:在东西方近代化转型过程中,都有过文化离异与回归的现象。)第二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2分)(如:在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文化的离异与回归都是不可避免的,但离异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回归也不等于全面复古。)

天真****目的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