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针灸试题答案.doc / 文档详情
中医针灸试题答案.doc 立即下载
2024-05-28
约3.5千字
约4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针灸试题答案.doc

中医针灸试题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7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试题一、二、三答案试题一答案一填空题1.长强;头部2.合谷;偏历;温溜3.隐白;大包;极泉;少冲4.肌肉较浅薄;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深刺5.直接灸;间接灸6.竹;陶;玻璃;抽气7.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二、名词解释1.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2.是十二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3.即左、右手配合将针刺人穴位皮肤的方法。4.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故名天灸。5.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三、简答题1.气血流注顺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综上所述,十二经气血流注始于肺经,依次逐经传注到肝经,肝经从足走胸中,传注肺经,再由肺经逐经相传。形成一个周而复始,循环无端的传注系统。2.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3.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对于晕针应注重于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4.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5.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出。四、病例分析1.中医诊断:头痛中医分型:气血亏虚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处方:百会、风池、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脾俞方义:百会疏调气血以养脑髓。风池活血通经,调和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滋养脑髓。操作方法:百会、足三里用补法;风池用平补平泻法。2.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肌劳损。中医分型:寒湿阻络。治法: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处方:腰眼阿是穴大肠俞委中腰阳关方义:腰眼、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委中为足太阳经穴,“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脉之气血。操作方法:毫针刺,平补平泻法,可加灸或拔罐。答案试题二一、填空题1.鸠尾;腹部2.悬钟;阳陵泉3.至阴;胎位不正;痔疮;小腿转筋4.经脉的循行;腧穴部位特点;治疗需要5.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6.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7.头皮针;脑源性二、名词解释1.“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2.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又称“背俞穴”3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4.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求的深度。多用于较短的毫针。5.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三、简答题1.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2.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手法操作等。3.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扑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4.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针前失于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的正确处理等,均可造成断针。5.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医针灸试题答案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