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3-用心爱心专心专题5初探溶液奥秘单元1自然界中的水(1)【学习目标】1.说出自然界中的水的特性。2.能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常用方法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3.初步学习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4.认识水的组成及其性质。【学习重点】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认识水的组成及其性质。【学习难点】认识水的组成【教学手段】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教师展示问题→学生自学、讨论回答→教师继续展示问题(追加展示)→学生不断自学、讨论、总结得出结论→亲自探究实验→总结得失→巩固练习【实验准备】:A组:选自两组地下水井中,用来洗过菜的水。特点:水质较硬,有碎菜叶。B组:选自10组附近地下水。特点:含有少量红色不溶物。C组:我校附近沟河中的水。特点:浑浊、有臭味。D组:钢厂排放出的废水。特点:颜色发黑、有臭味、混有细小的有金属光泽的沉淀物、温度较高。其他:过滤装置、肥皂水、戴脏的眼镜玻璃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设问学生先自学、再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完成目标1提问:1.自然界中水有哪些特性?2.人能直接饮用吗?为什么?3.根据下列情况,分别设计实验证明水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水分:植物光合作用有水生成:(随时关注学生的问题及答案,一一进行探讨解答。)学生可根据生活经验,自学交流讨论,得出答案。使学生关注水的重要性,为环境保护设下埋伏,体现化学即生活,生活即化学的学科理念。用时约3分钟。教师设问学生自学、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完成目标2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经验,可知: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这样那样的杂质(这里,学生会误认为只有不溶物,后面将引入杂质的另一类,即可溶性杂质,从而加深理解,同时纠正生活中的错误常识)和细菌,故人是不能直接饮用的。从日常生活中引入,教会学生科学生活,关注人类的健康。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时约3分钟。出示尝试题:展示ABCD四组水样,说明各组水样的取地。提问:通过展示水样及板书,请同学们提出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先自学、再讨论,①认识自然界中的水的物理性质;②如何使浑浊的水变清?③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水;④了解你喝的水质情况;生活中是怎样做,才能使这样的水符合饮用标准?独立思考,查阅资料,阅读教材P98,拓展视野。教师设问学生交流探究实验师生共同总结完成目标24.提问:如何使这些样品变清澈,请同学们学习课本P97“请你尝试”部分,结合生活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教师巡视辅导。自学指定内容后,分组探究(两次探究)展示实验问题:水样处理的方法出现的现象操作注意事项及失误的后果ABCD我们第一次探究用时:分钟,第二次探究用时分钟,第一次比第二次用时(填“长”或“短”),分析原因:1.2.3.4.(影响探究时间和效果的因素)(分4-6人一组,每组水样分2-3份,每份提供2-3组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各组同学将水样取一部分留用。对探究过程进行计时,完成后各组进行对比,与探究成果一起进行评比,进而鼓励学生学习,同时与再次探究时间进行对比,进行总结。)用时约18分钟。教师设问学生交流探究师生共同总结5.观察思考:经你们的处理,这些水是一样的吗?如果不是,还存在什么情况?(AB组水样)你认为这样处理后的水,能用于做什么?能饮用吗?教师在过程中注重以“引”为主,随时关注学生的问题。学生据实验现象和展示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后,讨论,回答问题。用时约3分钟后了解我们日常生活饮用水的分类,及本地的水质情况。强化目标1,引出目标3的学习。教师设问学生自学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要求对问题5再探究。教师适时指导。学习P98对问题4再深入探究。完成目标3,用时约2分钟。师生共同归纳板书本节课的内容。用时约5分钟。9.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了解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用图简单的表示出该过程。【板书设计】单元1自然界中的水一.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及物理性质1.水的存在:地球表面、地下;江河、湖泊、海洋;动植物体内;空气中等。2.自然界中水的物理性质:因会含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和细菌,使水有各种各样颜色和气味,熔、沸点不同,使用情况不同。二.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的常用方法: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1.吸附:常用明矾作吸附剂,将小悬浮物沉降下来。2.沉淀:大颗粒不溶性杂质自然沉降下来。3.过滤:将不溶性杂质与液体分开。4.蒸馏:将水由液体先汽化,再冷凝成液体。三.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1.纯水与矿

悠柔****找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