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 文档详情
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立即下载
2023-03-05
约2.9千字
约6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一)产业主导地位逐步确立。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充分利用饲草种植面积广、特别是旱作农业缓解饲草压力的有利条件,把养牛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科学喂养技术,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目前,共发展养殖示范户900户,养牛5头以上的30户,占养牛总户数的3%;存栏2500头。养殖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二)龙头企业取得一定发展。长期以来,全乡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前桃村回乡创业能人靳浩林紧紧抓住全县大力发展养殖产业的历史机遇,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公司于2008年4月成立,2009年4月投产运营,总投资100万元,占地面积11亩,总体建成饲养存栏肉牛100头,年育肥出栏肉牛300头的肉牛养殖基地。现已建成暖棚式牛舍5栋850平方米,青贮窖1个960立方米,饲料专用棚1座140平方米,现存栏肉牛120头,采取调供优良基础母牛与育肥出栏相结合的方式,已出售肉牛470头,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三)小区养殖模式取得突破。养殖小区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载体和必然趋势。2009年建成车李村养殖小区1座,计划2011年建成杨岔村养殖小区。养殖小区的建成,既有效解决了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畜舍面积小的问题,又有利于饲养户互相借鉴饲养方式、方便防疫灭病、利于进入市场,对全乡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四)肉牛品种不断优化。先后引进优良基础母牛300多头,加强了基础母牛群建设,目前优良基础母牛存栏占肉牛存栏的26%。建成了黄牛冻配改良点1个,引进南德温、西门达尔、皮尔蒙特等优良肉牛品种细管冻精,开展了肉牛冻配改良,肉牛良种化程度达到45%,品种结构明显改善。(五)科技养殖成效显著。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步伐,近年来在县畜牧部门大力指导下,开展了快速育肥、品种改良、暖棚养殖、秸秆综合利用、肉牛冻配等与养牛有关新技术的推广,科学养殖迈出了新步伐。尤其是在饲草利用方面,2009年进一步加大了玉米秸秆青贮推广力度,延伸玉米产业链条,建成魏岔、苗堡玉米秸秆青贮示范点,玉米秸秆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六)肉牛生产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加大了动物疫病防控力度,疫病发生风险系数逐步降低,肉牛生产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新建灵芝乡兽医站,配备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1名,村级防疫员19名,加强了防疫队伍建设。二、存在的问题(一)思想认识不高,商品意识不强。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落后养殖习惯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形成的“养牛为耕田”的传统观念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商品意识和科技意识不强,致使养牛生产虽然年年有发展,但难以有所突破和跨越,经济效益不够明显。(二)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综合效益不明显。由于农户商品意识不强,养牛普遍是以传统的耕牛饲养为主的分散养殖,饲养管理方式粗放,人畜混居,畜禽混养,存在生长速度慢、育肥周期长、肉用性能较低、进入市场渠道狭窄等问题,养牛综合效益不高。(三)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养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具有较强的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形成。仅有的几户龙头企业才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作用还未凸显,对农户养殖业的带动力、支撑力还比较弱,产业链条短且关联度低,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滞后,加工、营销环节薄弱,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四)增收幅度不大,资金扶持不力,发展后劲不足。养牛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短期效益低。养一头牛从配种到出生、出栏需要2-3年时间,投资4000多元,可实现收入5500元,纯收入1500多元,不计人工成本,年利润率为12.5%,养得少、养不好就没有效益,而养得多、养得好却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农户由于投资能力有限,发展养牛受到一定制约,龙头企业由于融资困难,难以扩大养殖规模。(五)饲草资源利用率低下。草畜脱节和发展不平衡,饲草资源不足,饲草资源未能充分合理利用。多年来大力推广的秸秆青贮加工利用技术受群众饲养条件和饲养规模的限制,在零散饲养户中难以普及应用,多数养殖户仍以农作物秸秆、杂草为主要饲料。同时大面积的荒山荒坡没有得到科学地开发利用。这些共同构成饲草资源利用低下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养牛产业的发展壮大。(六)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服务不到位。一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困难较多。二是畜牧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三是经费报酬没有保障。乡畜牧兽医站没有工作经费,办公服务条件极差,村级防疫员报酬较低,仅由省财政下拨,人均年报酬不足500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三、对策与建议加快牛产业发展步伐,把牛产业发展作为灵芝发展农村经济的区域主导产业,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