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 / 文档详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 立即下载
2024-06-30
约1.2千字
约3页
0
2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心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一、课文中心思想总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讲了三件事:第1件: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伯父让他没事不要到租界去玩,这让他疑惑不解。第2件: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汽车轧死,却无处说理。第3件: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二、会写字及组词肃sù(严肃)(肃静)晰xī(明晰)(清晰)振zhèn(振动)(振奋)胸xiōng(胸怀)(胸膛)怀huái(怀念)(怀抱)赞zàn(赞同)(称赞)效xiào(效果)(效率)疑yí(怀疑)(疑问)惑huò(疑惑)(迷惑)凡fán(凡人)(平凡)顾gù(照顾)(回顾)训xùn(训练)(家训)斥chì(训斥)(排斥)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文档大小:2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