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化学辨证比较探究创新示例: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会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看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出发,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示例主要考查同学们应用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虽然有的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只是我们不易觉察而已。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本身不变。而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进而构成新物质,而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会改变,所以物质不灭。物质的构成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本知识,也是各地学业评价考试命题的热点。要掌握好这一知识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复习。一、辨证学习,概念内涵深理解。1.分子概念的内涵(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是“唯一”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如石墨、铁。(2)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分子的聚集体表现出来的。(3)分子概念中的“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2.原子概念的内涵(1)原子概念中的“最小”,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粒子。而离开“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它则不是最小粒子,且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等。(2)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数目不会改变,只是组合方式发生改变。3.离子概念的内涵(1)除带电的原子是离子外,带电的原子团也是离子,如、等。(2)离子一定带电荷,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还可能是质子、电子。二、比较异同,粒子关系细掌握。1.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相同点不同点①都可以构成物质;②都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③都在不断运动,粒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④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②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或离子不包含原子;③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④原子与离子可通过得失电子互相转化2.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间的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氢原子内无中子。(2)电荷关系: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中子不带电。(3)质量关系:1个质子质量约等于1个中子质量,电子质量非常小,仅为1个中子质量的三、探究学习,化学、生活紧联系。验证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真实存在,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完成。同时,通过生活现象,也可以关联并体现出基本粒子的性质。例如,对“粒子间有间隙”的假设验证,可以设计“一定体积的水与酒精混合”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又如,对“分子在不停运动”的假设验证,可以设计“氨分子的扩散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验证。同时,要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的真实存在,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或试题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岚风****5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