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副县长在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副县长在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正值县委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研究部署我县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家都还记得,再过27天,就是小河“7·13”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发生一周年的日子。小河“7·13”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造成19人死亡,26人失踪,43人受伤,经济损失达1.8亿元,惊动了中央、省、市党委政府。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我就抓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讲三点意见:一、巧家地质灾害的特点(一)地理位置特殊。我县地处小江断裂带和莲峰大断裂带,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地质结构脆弱,加之地处乌蒙山地,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在强降雨、持续阴雨、下雪、梅雨期和不合理人工切坡时极易引发较大地质灾害。(二)隐患涉及面广。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需重点监测的乡镇除蒙姑乡、炉房乡以外,有14个乡镇,40多个行政村;一般隐患监测点各个乡镇都有,多的乡镇有10余个隐患点,少的乡镇有一两个隐患点,覆盖了全县三分之二以上的行政村。(三)地质灾害点多。全县境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70个,其中重点监测点有41个,占24%,接近四分之一;一般监测隐患点129个。在41个重点隐患监测点中(包括白鹤滩镇10处,茂租乡4处,小河3处,新店3处,包谷垴3处,大寨3处,红山2处,东坪2处,药山镇2处,马树镇2处,中寨乡2处,金塘乡2处,崇溪乡2处,老店镇1处),滑坡点有32个,占80%;其余灾害点有泥石流、山体开裂、地基沉陷等占20%。(四)受威胁人口和财产多。一些地质灾害隐患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县受威胁人口有4926人,财产近500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二、存在问题(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有许多薄弱环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担心。一是少数乡镇、部门、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警惕性不够高,主动性不够强,认识不够到位。二是组织领导、预防、应急、治理等各个环节还有问题,组织管理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三是人力、物力、资金、装备等准备不充分,还需加强。(二)防治难度大。从地质灾害发生地区的情况来看,地质灾害发生地区经济、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环境复杂,自救能力较弱。加之巧家是地质灾害大县,却是经济小县、财政穷县,工程和生物治理、避让、搬迁等防治难度较大。三、下步工作要求(一)提高一个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每个干部职工的得失及政治前程。因此,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加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部署,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确保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我县主汛期已经来临,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千万不能麻痹大意,要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一大目标来抓。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重点隐患,要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明确撤离和疏散路线,确定临时安置点等,一旦发生险情,确保能安全转移财产、妥善安置群众。二是确保地质灾害能防能治。各乡镇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防治资金、监测手段和防治措施,确保每一个隐患点有责任人、有监测人、有督查人,确保地质灾害点始终处于可防可控状态。(三)坚持三个为主。一是坚持以监测预报为主。各乡镇要切实做好地质灾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工作,把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技术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变事后处置为事先预防。二是以防治滑坡泥石流为主。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由于降雨量多,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做好雨情、水情等预测工作,为启动防灾预案、作出避险决策提供尽可能及时、可靠的依据,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三是以灾前避让为主。俗话说“惹不起,但躲得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各乡镇、县直各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普及预防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帮助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掌握地质灾害监测和撤离避灾的基本常识,做好灾前避让。(四)把握四个关键环节。一是把握规划环节。县国土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依据县乡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会同建设、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编制出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乡镇要编制好乡镇的年度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结合辖区内的地质地貌、灾害隐患、工程建设等特点,将防灾应急预案落实到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二是把握预防环节。首先是

努力****梓颖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