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2024年语文《清明》教案.pdf / 文档详情
2024年语文《清明》教案.pdf 立即下载
2024-08-06
约1.6万字
约29页
0
1.5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语文《清明》教案.pdf

2024年语文《清明》教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语文《清明》教案



语文《清明》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

2.明确赏析古诗词的几个基本点。

二、教学思想设计

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不仅学习课文之文本,而且学习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因而从课文文本分析入手,首先进行现代文——文艺评论的阅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而

学习课文所展示的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简介杜牧其人;背诵《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化村。

2.老师简介作者(见课本注解)周汝昌先生,激发学生兴趣。

(二)周汝昌先生首先抓住了《清明》绝句中的哪个词对该诗进行赏析的?赏析过程中采用

了什么方法?

明确:“纷纷”;比较法

(三)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明确:“诗眼”即诗句关键处,乃全篇“神光所聚”,能使全诗境界全出,开阖变化而一动

而万随者。

(四)请学生例举含“诗眼”古诗词名句。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云破月来花弄影”

中的“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

(五)周汝昌先生对“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进行赏析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比较法及通过想象再现图景之法。

(六)复习:想象的种类。

明确:再现的想象和创造的想象。

(七)作者在分析《清明》绝句第三、第四句时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联想法。

(八)复习:联想与想象的主要区别何在?联想一般而言有哪些种类?

明确:想象无须触媒;联想则必须有触媒。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

(九)想象与联想在古诗词赏析中的作用何在?

明确: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将想象与联想称之为“神思”,作家凭借想象和联想,可以“思

接千载”(超越时间),“视通万里”(超越空间),形象是诗歌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

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古诗词作品,

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如能理解作者是怎样凭借想象与联想来描绘生

活画面,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思想感情,阐明人生哲理,那么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作品脉络,更深

刻理解作品意蕴。

(十)作者对《清明》一诗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明确:音节十分和谐、圆满;形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十一)我们能否总结一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总体特点?

明确:

(1)语言简练;



(2)生动形象;

(3)音韵和谐;

(4)想象独特;

(5)情感丰富;

(6)境界优美。

(十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赏析古诗词有什么启发?我们能否总结出几个“抓

手”?

明确:

(1)品味涵咏语言,抓住诗眼。

(2)分析把握修辞,明辨手法

(3)探究作者思路,分析结构

(4)分析情景关系,体味意境

四、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训练中的有关练习

语文《清明》教案2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



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

“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

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

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

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

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2024年语文《清明》教案

文档大小:1.5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