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速度的变化》案例设计 宜城市官庄中学李学成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体作用该怎样发挥?从新的课程标所要求的数学学习内容及数学学习方式可以看出,教师的作用就是做“梯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不断攀登。做“梯子”的材料自然是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层级”间的连结是问题与活动。 片断一 师:摩托车上一般都装有哪些仪表? 生:速度表、机油表。 师:谁能描述一下摩托车从起动到正常行驶,然后再停下来,速度表指针的变化情况。 生:摩托车未起动前,速度表的指针指向零,随着起动、加速、指针迅速上升,从零到5…10…30…40,匀速行驶时,指向某刻度不动,摩托车停下来时,指针迅速归零。 师:上述过程中,哪一个变是自变量,哪一个变量是因变量? 生:时间是自变量,速度是因变量。 说明:摩托车是少年儿童比较熟悉的交通工具,在与摩托车接触过程中,有意无意间积累了不少直接经验,所以把有关摩托车情况引入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倍感学习内容亲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带着求知、好奇的心态进入学境,促使他们将获得有关摩托车的经验应用到新的学习中去,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到生活是一所伟大的的学校,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探索其中奥妙的习惯,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价值。 片断二 一次小明与他的爸、妈同乘摩托车去外婆家,小明座在前面,摩托车由启动到正常行驶用了0.2分钟,正常行驶5分钟遇熟人,摩托车用0.1分钟停下。 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明所看到的速度表指针变化情况。 问题(2)尝试画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情况。 说明:问题(1)看似有点重复,其实它要求学生作更精确的思考与回答,即由片断(一)的定性描述上升为定量描述,具有承上启下之功能。 由于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图像表示法,对函数的图像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画出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是可能的,虽然这个基础比较脆弱。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得到满足,重要的是学生在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错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的错误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因为暴露的错误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思维的过程,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会话、学生与学生之间会话成为可能。它也能激发别的同学问题意识,在挫折中不断改正错误,在比较与反思中向真理迈进。 片断三 下面的图像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北师大版P170) 速度/(千米/小时) 9000 60 30 04812162024 时间/分 问题(3)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历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度是多少? 问题(4)汽车在哪些时间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问题(5)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问题(6)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说明:初识新教材,总以为问题链中的问题设计针对性强,因而它比老教材更容易“照本宣科”,实施情况却是效果很差。究其原因是教师的课程观陈旧,导致学生不具备在问题链提供的平台上活动的能力。在经历片断(一)和片断(二)活动贮备后,图像对他们不再神秘,他们能够从图像上收集整理信息,结合问题链与他人开展交流、研讨、争论等活动,使学习活动顺利展开。 片段四 柿子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之前)的速度变化情况?(北师大版七年级P177) 速度 时间 0 速度 时间 0 速度 时间 速度 时间 0 0 (2) (3) (4) (5) 问题(7)你见过柿子下落吗?你能做一个柿子下落的摸拟实验吗?你能描述柿子下落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吗?问题(8)以上各幅图像说明速度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问题(9)如果将速度改为高度,那么哪一幅图像能够大致表示高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问题(10)如果考虑柿子落地,如何修改图4,使其能够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问题(11)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的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说明:问题(7)(8)是为了避免正确答案以直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接受,问题(8)体现的正确答案获取的过程。非正确的答案也有它自身的意义,如果我们只关注正确的答案,而忽视非正确答案所包含的道理,这实在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问题(9)(10)是问题(8)的一种变式,问题(11)是图1的变式。变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要途径。 从片断1至片断4,勾画的是一架“知、做、学、用、创”的“梯子”,在“梯子”帮助下,学生的认识才会不断上升,到达新的平台。 “知”就是从学生生活中提出与数学学习相关信息,满足学生知的需求,本质上是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尊重,生活是生命的载体,当生活进入学生的学习领域,他们的生命活动便充满生机。“做”是尝试性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将课程所包含的价值“元素”激活,将“可能”化为“真理”。“学”是研究性探究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