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土壤的物质组成第一节土壤矿物质土粒的组成及特性土壤的固相组成 一、粒径对矿物质土粒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的影响 土壤中的各种固体颗粒简称土粒。分单粒和复粒。 二、矿物质土粒的大小分级1.国际制国际制原为瑞典土壤学家爱特伯所拟定。粒级分类标准为十进位的,简明易记,西欧多采用。其分级标准如下表:2.卡庆斯基制由前苏联卡庆斯基拟定的分类标准。将大于1毫米的称为石砾;小于1毫米的又以0.01毫米为界,大于0.01毫米的土粒称为物理性砂粒,小于0,01米的土粒称为物理性粘粒,其标准如下表:3.中国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等单位,按我国习用的标准,并结合群众经验综合而成。我国这个分类标准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大体相近,但也有一些差别,它把粘粒的上限移至2微米,而把粘粒级分为粗和细两个粒级.其标准如下表:三、矿物质的机械组成和质地分类 (一)机械组成和质地的概念各级土粒的主要特征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分类方法国际制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土壤质地1、砂土2、粘土3、壤土四、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一)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2.粘土类该土类由于砂粘适中,大小孔隙比例适当,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分解快,保肥性能也强,土性温暖,耕作方便,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发小苗也发老苗,故适宜种植各种作物。(三)不同质地土壤的改良2.施有机肥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有机质的粘结力和粘着力都比砂粒强,而比粘粒弱。施用有机肥可以克服砂土过砂,粘土过粘的缺点;有机质还可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使土壤松紧程度、孔隙状况、吸收性能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山西省晋中地区许多社队连年施用大量秸杆肥,就显著地改良了不同质地的土壤性质。3.耕翻法砂土表层下不深处有淤泥层,称为夹粘层,粘土表层下不深处有砂土层,称为腰砂地或隔砂地,对作物生长都不利。改良这种土壤,可采取表土“大锅盖”的办法,把表土翻到一边,然后把下层的砂土或粘土翻到表层来,上下砂粘土层搅棍掺和,调剂土质。深翻的深度,应根据砂层粘层的具体位置而定4.引洪放淤,引洪漫砂在洪水地区可以引洪放淤,引洪漫砂,这是改良土壤质地行之有效的办法。山西省河曲县曲峪大队,引洪淤没河滩,压住了砂石,淤平了河滩,使沙石荒滩变成4000亩好地,亩产800多斤。陕西省榆林地区群众创造了“引水拉砂”、“引洪淤地”的治砂办法,选出了数万亩良田。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组成成分之一。它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如下表。表中国某些自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组成(二)有机质的存在状态: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一)元素组成 主要元素组成是C、H、O、N,分别占52%~58%、34%~39%、3.3%~4.8%和3.7%~4.1%,其次是P、S。 (二)化学组成 1.糖类、有机酸、醛、醇、铜类以及相近的化合物。 2.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3.木质素 4.脂肪、蜡脂、树脂和单宁 5.含氮化合物 动、植物残体中主要的含氮化合物是蛋白质,少量比较简单的可溶性氨基酸。植物残体中的叶绿素等。 6.灰分元素 植物经燃烧后,残留在灰分中的元素称灰分元素。构成灰分的主要元素为Ca、Mg、K、Na、S、P、S、Fe、AL、Mn,以及微量元素I、Zn、Mo、B等。其中以Si、Ca、K、Al为最多。(1)细菌 细菌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起着最大作用,根据营养方式可分为好气性细菌和嫌气性细菌。宜于中性土壤条件(PH6.5~7.5)(2)真菌(3)放线菌膜生物处理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二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1.含氮碳有机物质的转化 土壤有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糖类,在微生物分泌的糖类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水解为单糖: (C6H10O5)n+nH2O→nC6H12O6生成的单糖由于环境条件和微生物种类不同,又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分解,其最终产物也不同。如果在好气条件下,有好气性微生物分解,最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多,称氧化作用。其反应如下: nC6H12O6+6O26CO2+6H20+热量如果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则在嫌气性微生物作用下缓慢分解,并形成一些还原性气体、有机酸,产生的热量少,称发酵作用。其反应为: C6H12O6CH3CH2CH2COOH+2H2+2CO2+热量 4H2+CO2CH4+2H2O2.含氮有机物质的转化 含氮有机物是土壤中氮素的主要贮藏状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腐殖质等。 (1)水解作用 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的作用称水解作用。 蛋白质氨基酸(2)氨化作用 分解含氮有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