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docx / 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docx 立即下载
2023-03-05
约3.9千字
约8页
0
1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docx

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入京》释义两袖清风: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魏初,字太初,号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只不过当时这一词语还没有与为官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从此以后,“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才逐渐演变成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况钟(1383—1443年)在出任苏州知府任满赴京考绩时,为拒收群众送的礼物,就曾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在于谦为官的时期,在外地做官或京官奉差外出,便趁机搜刮一些民财和土特产,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以便为自己的升官创造条件。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管区内百姓的疾苦、要求写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治理方案,便准备动身。手下人拦住他说:“大人,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于谦装作不懂,说:“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于谦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金银去巴结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呢!”手下人着急地说。“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场大病,朝中大臣徐有贞、石亨跟宦官勾结,带兵闯进皇宫,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历把这件事称为“夺门之变”。不久,明代宗去世。明英宗复位后,因为于谦在他被俘流亡的时候帮他弟弟即位称帝,心里本来就有气,再加上徐有贞、石亨一伙在他面前说了不少诬陷的话,竟下了狠心,给于谦加上“谋反”的罪名,将其杀害。于谦生前曾写有一首七绝《入京》:“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阊阎话短长。”后来,人们根据他的品格,从中概括出“两袖清风”的成语。哲理“清风”强调的是廉洁。在腐败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于谦的“两袖清风”品格十分珍贵,就会成为广大人民渴望政治清明、公仆清正的寄托,成为与那些腐败贪官相对比的鲜明对照。古代廉洁小故事2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特别是他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更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这一道戒酒令与廉政有关,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这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故事是这样的,大禹有一个女儿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闻到一股奇香,她寻香便找到了一个叫仪狄的家里。原来仪狄是酿酒的,他酿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了王宫里去酿酒,说是等她爹大禹回来好喝。仪狄酿的酒好,王宫里的人没一个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经常饮酒作乐,自然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办事。后来,大禹治理了九条大河回来,游春就立即将美酒献给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觉得味道好极了,便连喝了几碗,于是大醉。一醉就两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想干。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误事。于是,他把臣子们召集起来说:“酒虽好喝,但难免误事。”还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可是,仪狄还是偷偷酿酒,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了商纣王时代,这个暴君为了饮酒作乐,专门把仪狄的传人召进王宫大量酿酒,把酒装到花园的大池里,把肉挂在树枝上,“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最后亡了国。后人通过历史故事总结出这样一句带有真理性质的名言:“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这个历史故事对我们是很有启迪意义的。美酒、美味、美色味道好极了但凡是人谁能不喜欢,何罪之有?在这个世界上生来就抗拒美好东西的人恐怕在正常人群中是找不到的,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嘛。但是当美好的东西成为了一种诱-惑的时候,人们面对诱-惑就各有不同了。比如,诱-惑在大禹这样的人面前马上就变成了一座警钟,立刻让他联想到“亡国”的大事上去了;而在荒淫无道者商纣王那里,诱-惑就成了一把利剑,一让他亡了国,二要了他的命。历史之鉴使人警醒,虽历经上下五千年其教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犹在眼前。古代廉洁小故事3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古代廉洁小故事

文档大小:1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