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中考中的动点问题 厦门市刘五店中学黄栋 内容摘要:中考数学命题中,动点问题常以压轴题频频出现。针对此类难题,教师要善于从历年试题分析中总结其解题方法与技巧,结合学生实际学情,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数形结合,讲练结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分析解决此等类似问题,提高其审题与解题的能力。 关键词:动点运动以静制动动中求静以动制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动点问题一般是指在一个几何图形的背景下,一个或两个点在运动过程中构成了新的几何图形,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它往往考查学生对图形把握的直觉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从变化中看到不变的数学洞察力,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周围世界,以及特殊与一般、动与静的辩证观点。初中《新课标》在数学教学目标中提出:数学教学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动点问题恰好具有这种特点,同时,它还是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的重要体现;也是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一种体现。因此,它在近几年中考题中频频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怎样指导你的学生面对这一难题呢?现在,我就以一线从教多年的经验,谈谈我的研究与心得。 一,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 解动点问题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以动窥静”,“以静制动”。辨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点问题中也存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关系。这时需要善于用动态思维来分析,不被“动”所迷惑,通过观察、分析、探究,把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的问题来解决,从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通常,可以找出动点运动中符合题意的某一阶段的一瞬间,画出相对应的图形(以动窥静),再从一瞬间对应的图形出发,研究其中的特点,解答出问题(以静制动)。 例1,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º,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问:当t分别为何值时,(1)点P,Q两点的距离最短;(2)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解:(1)当PQ⊥BC时,点P,Q两点的距离最短, ∵∠A=∠B=90°,∴四边形ABQP是矩形。 ∴AP=BQ∵AP=t∴,BQ=26-3t ∴t=26-3t,解得:t=13/2 ∴当t=13/2时,点P,Q两点的距离最短。 (2)当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时,有PD=CQ ∵PD=24-t,CQ=3t, ∴24-t=3t,解得:t=6∴当t=6秒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点评;此题是典型动点问题,初看似乎与静止无关,实际上该问题的解决恰好运用了“以动窥静”,“以静制动”,随着P、Q两点的运动,四边形PQCD会出现几种临界状态:一般梯形、平行四边形、一般梯形、直角梯形、一般梯形、等腰梯形、一般梯形,找到对应的几种静止状态下某几条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一般梯形(PD>CQ),平行四边形(PD=CQ),一般梯形(PD<CQ),直角梯形(AP=BQ),一般梯形(PD<CQ),等腰梯形(PD<CQ且AP-BQ=BC-AD),一般梯形(PD<CQ)。第(1)题中四边形POCD对应状态是直角梯形(AP=BQ)第(2)题中四边形POCD对应状态是平行四边形(PD=CQ)。解决这类形题一般只要理解动点运动的整个过程,找出动点运动过程中的各种临界状态,画出相对应图形,理清各种临界状态变量之间关系,根据方程和函数就可解决。 第二,动中求静。很多动点问题中,往往蕴含不变的图形,不变的量,如果抓住了这些不变的图形,不变的量,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 例2,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CD上一动点,连结PA,分别过点B、D作BE⊥PA、DF⊥PA,垂足分别为E、F,如图①. (1)请探索BE、DF、EF这三条线段长度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若点P在DC的延长线上(如图②),那么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之间又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若点P在CD的延长线上呢(如图③)?请分别直接写出结论; (2)请在(1)中的三个结论中选择一个加以证明. 解;(1)图①有BE-DF=EF;图②有DF-BE=EF;图③有BE+DF=EF。 (2)以图①中BE-DF=EF为例证明: ∵BE⊥PA、DF⊥PA, ∴∠AEB=∠AFD=90° ∴∠DAF+∠ADF=90° ∵∠DAF+∠BAE=∠BAD=90° ∴∠ADF=∠BAE ∵AB=AD ∴△ABE≌△DAF ∴AE=DF,BE=AF ∴BE-DF=AF-AE=EF 点评:解本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变量△ABE≌△DAF。从图中,观察可发现:无论P点如何变化,总有△ABE≌△D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