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心内科常用药物系列之阿司匹林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2.为什么使用阿司匹林3.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4.阿司匹林的应用现状5.阿司匹林抵抗是什么6.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7.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及处理应对方法ADP=adenosinediphosphate,TXA2=thromboxaneA2,COX=cyclooxygenase. SchaferAI.AmJMed.1996;101:199-209.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后,在体内分解产生水杨酸,与血小板的环氧化酶结合,产生不可逆性的抑制,导致txa2合成减少,抑制PLT的聚集功能,起到抗血栓作用。1.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肠溶片剂吸收慢。 2.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 3.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中。 4.T1/2为15~20分钟;水杨酸盐的T1/2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值,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大剂量时可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 5.一次服药后1~2小时达血药峰值。 6.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一般需7天,但需2~3周或更长时间以达到最佳疗效。 7.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 8.以结合的代谢物和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2.为什么使用阿司匹林3.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4.阿司匹林的应用现状5.阿司匹林抵抗是什么6.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7.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及处理应对方法心脑血管事件是全球首要死亡原因2002年中国 因心脏病死亡人数为70.3万人 因卒中死亡人数为165.3万人触目惊心的数字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2.为什么使用阿司匹林3.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4.阿司匹林的应用现状5.阿司匹林抵抗是什么6.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7.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及处理应对方法一级预防!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健康男性首次心肌梗死危险Physicians’HealthStudy小剂量阿司匹林安全性良好Physicians’HealthStudy女性健康研究Women’sHealthStudy缺血性卒中危险24% (p=0.009)阿司匹林使老年女性双重获益Women’sHealthStudy小剂量阿司匹林不增加出血性卒中危险和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病具有显著的一级预防作用一级预防指南:谁应该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冠心病患者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的效益阿司匹林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益ACCP7推荐阿司匹林 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多项指南建议阿司匹林用于卒中防治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IST和CAST试验IST+CAST的结论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2.为什么使用阿司匹林3.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4.阿司匹林的应用现状5.阿司匹林抵抗是什么6.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7.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及处理应对方法不同高危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均低中国阿司匹林的使用率 CHD:14.38%* 卒中:<14%**阿司匹林使用剂量不足-我国常见问题阿司匹林应用不足原因分析宣传阿司匹林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 强化阿司匹林规范使用的介绍 进一步推广指南的普及 强化患者教育 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2.为什么使用阿司匹林3.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4.阿司匹林的应用现状5.阿司匹林抵抗是什么6.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7.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及处理应对方法“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用语的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临床阿司匹林抵抗:与临床完全脱离“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的可能原因生化阿司匹林抵抗:与临床若即若离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2.为什么使用阿司匹林3.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4.阿司匹林的应用现状5.阿司匹林抵抗是什么6.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及处理应对方法7.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TheCURETrialInvestigators.NEnglJMed2001,345:494CURE:BleedingEpisodes阿司匹林大出血风险:每千人每年增加1.3例*阿司匹林剂量与血小板释放反应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并发症:汇总分析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2.为什么使用阿司匹林3.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4.阿司匹林的应用现状5.阿司匹林抵抗是什么6.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及处理应对方法7.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型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同时具有下列因素之一 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吸烟;高血压; 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