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2年 制冷技术介绍会制冷知识制冷系统工作过程:压缩机从蒸发器吸入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汽,经过压缩使其压力和温度升高排入冷凝器。制冷剂在冷凝器中保持压力不变,放出热量后冷凝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制冷剂经节流后,压力、温度同时降低进入蒸发器。低温低压制冷剂汽液混和物在蒸发器中保持压力不变并不断汽化吸收热量(制冷),蒸气被吸入压缩机。制冷剂经过压缩、冷凝、节流和蒸发四个过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2.单级理论循环: a.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即在压缩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不可逆损失。 b.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制冷剂的冷凝温度等于冷却介质的温度,蒸发温度等于被冷却物体的温度,且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都是定值。 c.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没有阻力损失,于管外介质之间无热交换。 d.制冷剂在流过节流阀时,流速变化很小,于管外介质之间无热交换。 3.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别 主要是压缩机在吸气、压缩、排气过程中存在不可逆损失;冷凝器和蒸发器内存在压力损失,以及制冷剂在管道中流动时的阻力和热损失等,由于实际循环过程比较复杂,很难将实际循环表示在lgp-i图上。在工程计算中,通常是先按理论循环计算,然后用各种系数进行修正。 4.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略。 2.液体过冷及吸气过热对循环的影响、回热循环 a.过冷:将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冷却到低于冷凝温度的状态。 b.过冷循环:带有过冷的循环。 c.过冷作用:节流前液体的过冷度愈大,则节流后的干度就愈小,循环的单位制冷量就愈大。过冷度愈大,循环的制冷系数提高的愈多。 d.过热: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的温度高于吸气压力下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时。 e.过热循环:带有过热的循环。 f.回热:利用回热使节流前的制冷剂于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进行热交换,使液体过冷,蒸气过热。 g.回热循环:具有回热的循环。制冷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 1.工况选定: 运转工况参数:蒸发压力、蒸发温度、冷凝压力、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排气温度、中间温度压力、过冷温度、冷冻机油温度。基本参数蒸发压力、蒸发温度、冷凝压力、冷凝温度。 蒸发温度t0: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沸腾时的温度。它与蒸发压力P0对应。它根据被冷却物体或载冷剂的要求来确定。一般比库房温度低5~10度,比载冷剂的出口温度低5度左右。 冷凝温度P0: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冷凝时的温度。它与蒸发压力Pk对应。它的大小取决于冷却水或空气的温度,并与冷却水在冷凝器中的温升和冷凝器的型式有关。立式、卧式、淋水式和组合式冷凝器的冷凝温度较冷却水出口温度高4~6度,蒸发式冷凝器的冷凝温度较夏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高5~10度,冷却空气时,冷凝温度比空气温度高8~12度。 2.压缩机选定: 根据热负荷大小来选定压缩机,使压缩机制冷量与热负荷相平衡。 3.冷凝器的设计:原则为冷凝器选择取决于水温、水质、水量及气候等条件,以及制冷剂种类、机房布置等有关系。具体见后表。面积设计略。 4.蒸发器的设计:蒸发器类型的选定与产品类型相关,不同类型的蒸发器蒸发面积设计不同。 5.干燥过滤器的选定:根据制冷剂选择。 6.毛细管的设计:毛细管选择按照内径和长度来决定,一般选定内径后,再来决定需要的长度,由于毛细管的计算复杂且误差较大,一般计算后通过试验来决定毛细管的几何尺寸。 7.温控器的选定:温控器的温度参数由蒸发温度或库内温度、温控器感温点的位置等决定。制冷元件的介绍1、压缩机(1)分类及特点(2)工作原理 压缩机是凭借驱动机的能量来提高气体压力的机械。 2、冷凝器:冷凝器的功用是使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过热蒸汽冷却,并凝结为制冷剂液体。在 冷凝器内制冷剂的热量排放给冷却介质。 (1)分类及特点 冷凝器分为水冷式、空气冷却式(风冷式)、淋水式、蒸发式。水冷式、空气冷却式(风 冷式)特点如下,淋水式、蒸发式特点略。冷凝器类型冷凝器类型制冷部件检测中需注意的事项即重点检测的参数 1.压缩机压缩机的制冷性能等基本参数、启动器和保护器的参数,压缩机的可靠性。 2.冷凝器符合图纸的尺寸要求,管内的内部清洁度和气密性(焊接质量)。 3.蒸发器符合图纸的尺寸要求,管内的内部清洁度和气密性(焊接质量)、耐腐蚀性。 4.干燥过滤器预吸附率、平衡吸水量、粉尘量、磨耗率、充填量、堆密度、氯化物。 5.毛细管流动阻力、长度、外径。 6.压力式温控器电器安全性能和温度参数。制冷系统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1.制冷不良真空不良、冷媒灌注不足或过量、系统堵塞、制冷系统微漏等。解决办法对应处理。 2.不制冷:系统堵塞、制冷系统漏无冷媒、压缩机故障(不启动)、无电源、接线错误等。解决办法对应处理。 3.开停频繁: 温控器温度参数的开停差太小,感温点位置选择不当。保温效果不好。 重新设计温控器或感温点。 R12及R134a系统的介绍,不同点及注意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