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一:交流电、振动和波、光 一、交流电 1.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图象、中性面2.交流电的“四值”——最大值、瞬时值、平均值、有效值3.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式——电压、电流、功率、频率4.原、副线圈中各量的因果关系及动态分析技巧 1、一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B、t=0.01s时刻,Φ的变化率最大C、t=0.02s时刻,交流电动势达到最大D、该线圈相应产生的交流电动势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2.如图,矩形线圈面积为S,匝数为N,线圈电阻为r,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OO/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外电路电阻为R,在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A.磁通量的变化量△Φ=NBS B.平均感应电动势E=NBSω/ C.通过电阻R的电量q=NBSω/R D.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Q= 3.(2012·福建莆田市质检)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1=1000匝,副线圈匝数n2=200匝,原线圈中接一交变电源,交变电源电压u=220eq\r(2)sin100πtV。副线圈中接一电动机,电阻为11Ω,电流表A2示数为1A。电表对电路的影响忽略不计,则() A.此交流电的频率为100Hz B.电压表示数为220eq\r(2)V C.电流表A1示数为5A D.此电动机输出功率为33W 4.(2012·龙岩一中高三二模)如图3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L1和L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开关S断开,当S接通后() A.副线圈两端从M、N的输出电压减小 B.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两端的电压降减小 C.通过灯泡L1的电流减小 D.原线圈中的电流减小 二、机械振动 1.简谐运动图象及六个物理量的变化(x、F、a、v、EK、EP)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Asin(ωt+φ)3.单摆周期公式 5.如图1甲所示,一个单摆做小角度摆动,从某次摆球由左向右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对于这个单摆的振动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摆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x=8sin(πt)cm B.单摆的摆长约为1.0m C.从t=2.5s到t=3.0s的过程中,摆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D.从t=2.5s到t=3.0s的过程中,摆球所受回复力逐渐减小 三、机械波 1.播的形成及其传播特点:①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简谐振动,但后一质点总要滞后前一质点.②波向前传播过程中,波头的形状相同.③波的“总体形式”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匀速向前传播.④任一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2.横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①“上下坡”法;②同侧法;③三角形法。3.求解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综合类问题可采用“一分、二看、三找”的方法:①分清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②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③找准波动图象对应的时刻;找准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4.对波长、波速及频率关系及决定因素5.波的多解问题:①波传播的双向性;②波动的时间周期性和空间周期性 6.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点P、Q分别位于x=2m、x=4m处。从t=0时刻开始计时,当t=15s时质点Q刚好第4次到达波峰。 A.波速等于4m/s B.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0.2sin(πt/2) C.t=1.5s时刻质点P加速度方向沿-y方向 D.t=2s时刻质点P传播到Q点 7.(2012·北京海淀模拟)一列简谐横波,在t=5.0s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这列波中质点P的振动图线,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 A.v=0.25m/s,向右传播 B.v=0.50m/s,向右传播 C.v=0.25m/s,向左传播 D.v=0.50m/s,向左传播 8.如图所示,实线为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a点振动方向沿y轴正向,经t=1s波形为图中虚线,求波的传播速度. 9.如图5-10所示是某时刻一列横波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该波由A传向B,两质点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的距离Δx=6.0m,波长大于10.0m,求: (1)再经过0.7s,质点A通过的路程。 (2)这列波的波速。 四、光学 1.折射定律:光从空气进入介质时:n= 2.介质中的光速v=c/n 3.全反射条件:①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临界角公式:sinC=eq\f(1,n) 4.光的色散:七种单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①频率;②折射率;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④临界角(介质→空气);⑤波长(同一介质中)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