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 《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10期 邢红军 [摘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与严肃的学术规范,第三次从课程改革的两岸比较、因材施教、思维训练、教材编写、讲授教学、教师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认真检讨与深刻反思,并得出结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有鉴于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亟需重新设定正确方向,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回到符合教育规律的正确轨道。 [关键词];课程改革;因材施教;思维训练;讲授教学;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18X(2012)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已逾十年。2011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新课改实施现状及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进行了网络调查,并发布了《2011年教师评价新课改的网络调查报告》。结果表明:实施十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仅有3.3%受访教师“很满意”,而“满意”的受访教师只有21.3%。消息传来,大体可以归并为一句话:都是建构主义惹的祸! 十年课改,国家投入巨大,社会鼎力支持,学生用心探究,家长全力配合,结果却是连一线教师都不满意,更遑论公众了。新课改主张“概念重建”、“课程创新”、“教学创新”、“课堂转型”,主张把“合作、自主、探究”作为中小学的主要教学方式。然而,十年过去了,孩子们的负担减轻了吗?他们摆脱了分数至上的桎梏了吗?他们更具有创造力了吗?如果不是调查报告的出台,我们还以为正奔跑在正确之路上,调查报告则揭去了最后的遮羞布。[1] 有鉴于此,笔者三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的两岸比较、因材施教、思维训练、教材编写、讲授教学、教师教育等更深层次问题,惟望二亿多少年儿童接受符合教育规律的正确教育,惟望千千万万学生家长经年呕心沥血不致落空,惟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符合教育规律的正确轨道。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两岸比较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十年过去了,新课改实施的效果如何?新课改是“开创了我国课程创新的崭新局面。这种大好局面不仅受到教育界内外的欢迎,而且得到国际课程学界的高度评价”?[2]还是“随着‘重建运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产生困惑,进而提出质疑、批评、忠告,进行抵制,乃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3]这种争论从改革伊始,就不绝于耳。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本文对海峡两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十年历程进行比较,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关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得失。 20世纪90年代,台湾教育部门开始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以升学方式改革和课程为主轴的“教改”,先后推出了“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等措施。按照设想,新的“多元入学方案”实施后可以纾解学生升学压力,使学生摆脱联考制度下“一试定终身”的梦魇,但结果却变成了“多元入学、多次考试”,而且实际上通过“甄选入学”进入大学的学生人数很少,反而出现了“推甄不公”、“内定人选”、“黑箱作业”、“造假”等弊病,有碍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利于出生贫寒家庭的学生。 有鉴于此,2003年7月20日,由台大心理系黄光国教授发起,一百余位教授组成的“重建教育连线”,共同发布了“终结教改乱象,追求优质教育”宣言。 宣言指出:解严之后,十多年来,在教改大旗的挥舞下,台湾教育生态丕变。从表面上看,校舍似乎变得更华丽了,设备仪器更新颖了,校园民主和多元化也更受重视了。然而,只要进入各级学校中,便可以一眼看出:在华丽的教改口号下,从上而下的一连串教育政策,由外到里的一波波教育改革,让原本平静的校园忙碌不堪。然而,由于教改运动者提出的理念似是而非,大多数教师不能认同,再加上沟通不足与配套措施不够,许多教育工作者只能在‘忙、茫、盲’中度过。至于教育素质是不是因而提升?学生程度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好?老师和家长的经验和感觉都是相反的。十多年来,投资了难以计数的经费,动员了全台湾教育人员,弄得家长和学生目眩神迷的教改行动,其成效究竟如何?很少有人说得清楚,因为这些教改成效从来都没有人去追踪评估,甚至在推行之初也没有任何对照组加以比较。可是,一波又一波的改革仍然持续在进行。 教改原本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十几年来的教改行动反倒把手段变成了目的,结果‘教改’被神圣化了,教改运动好象是为教改而教改,教育的本质与目标反倒受到了忽略。而教改的真正核心应该在于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它的思考在于我们到底要培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换言之,今天不论是‘政府’高层也好,教改人士也罢,都没有真正掌握到教改问题的核心,也欠缺贴近教育本质与目标的敏感度,更缺乏对于台湾教育生态的真正理解,他们最大的谬误,便是企图以政治的手段,动用政府的行政力量,以为就可以解决台湾的教育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正是戕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