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江苏-2016_江苏省苏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4《认识变化》.doc 立即下载
2023-03-05
约6.4千字
约10页
0
45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试题-江苏-2016_江苏省苏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4《认识变化》.doc

试题-江苏-2016_江苏省苏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4《认识变化》.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2.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3.(2015•眉山)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5.(2015•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6.(2015•衡阳)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C.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开启排气扇通风7.(2015•莱芜)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H2O2分解产生了O2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间隙大C.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主要目的是隔离氧气D.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8.(2015•娄底)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10.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11.在反应A+B=C+D中,20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若要制得5gD,则需要B的质量为()A.5gB.4gC.2gD.3g12.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将5g铁和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3.(2015•盐城)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B.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1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反应吸收热量B.此反应为H2+Cl22HClC.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此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15.(2015•兰州)对下列有水生成的四个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判断不正确的是()①2H2+O22H2O②H2CO3=H2O+CO2↑③H2+CuOCu+H2O④SO2+2NaOH=Na2SO3+H2O.A.①是化合反应B.②是分解反应C.③是置换反应D.④是复分解反应16.(2015•淮安)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NH3+H2O+CO2=NH4HCO3B.2A1+3H2SO4=A12(SO4)3+3H2↑C.2KMnO4K2MnO4+MnO2+O2↑D.CuSO4+Ca(OH)2=CaSO4+Cu(OH)2↓17.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的应用前景,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6H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物中的另一种物质为N2B.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18.(2015•宿迁)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6.44.03.22.8反应后的质量/g5.27.2x2.8A.a和b是反应物B.x=2.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试题-江苏-2016_江苏省苏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4《认识变化》

文档大小:45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