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全国-2012_九年级化学上册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rar 立即下载
2023-03-05
约3.2千字
约4页
0
8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案-全国-2012_九年级化学上册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rar

九年级化学上册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用心爱心专心原子的构成导学案教师寄语:你的课堂你主宰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3、初步树立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分类、归纳、概括、比较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体会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重点和难点](这是我们前行的阻力,也是动力。)重点:能够构建原子的结构和明确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难点:通过科学探究推论出原子的结构及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构建原子结构的空间想象思维。自学归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法指导:同学们课前自己阅读课本内容,收集有关原子结构的各种信息,学会从课本内外多渠道获取信息,学会自己动手构建知识结构图,培养我们的探究、分析、总结的能力。学习过程一、资料在线展示几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图片资料(附图片),并结合国际形势向同学们简要介绍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二、走进探究园地(一)、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的探索1.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没有人可以将原子再分!”。2.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不同原子中都含有电子。由此证明原子可以再分。3.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等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薄金箔,得到右图所示现象。(二)、交流展示【学生活动1】1.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了什么?2.为什么一小部分α粒子却改变了原来的方向?3.为什么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学生活动2】阅读教材,讨论以下问题:1、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2、什么是核电荷数?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学生活动3】分析表格数据,讨论下列问题原子种类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1101氧8888氮7777钠11111211氯17171817(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原子都不显电性?(3)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学生活动4】观察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11碳66612氧88816钠11121123氯17181735铁26302656找规律:阅读上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归纳总结】1、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2、科学家探究原子结构的历程,对我们有何启示?(三)、省学检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2、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72B.质子数为72C.电子数为53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5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A.②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④⑤4、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作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一高速运动的氦核射击,结果发现大多数氦核通过了金箔,极少数氦核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B.相对于金原子而言,金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C.金原子核带正电荷D.金原子质量与氦质量相当5、反质子、反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欧洲的科研机构曾宣称已制造出了反氢原子,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A.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两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拓展与延伸(揭示原子内部奥秘的探究之旅)资料一:200多年前,“化学之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资料二: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通过分析高压真空放电管的阴极发出的射线,发现它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形成的粒子流,这种粒子就是电子。汤姆森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后发现,不论阴极材料是什么,都会发射出电子。这让他意识到,电子是所有物质共有的粒子!既然原子中有更小的粒子存在,那么原子就是可分的。汤姆森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构成物质的原子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学案-全国-2012_九年级化学上册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文档大小:8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