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63415一、燃烧及其发生的 条件和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 1、燃烧的特征 (1)燃烧是发光放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扩散是建筑物内火灾蔓延的主要原因。 (3)反应消耗氧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窒息 中毒是火灾致死的主要原因。2、燃烧的发生条件 燃烧三要素同时具备、都有足够数量、并相互作用。 燃烧的三要素是指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 可燃物是火灾的危险源。 根据物质燃烧的情况分为:可燃物、难燃物、不燃物。不燃物: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 注意: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燃,但在纯氧中可燃,例如铁。氧化剂(助燃物):帮助可燃物燃烧 自然状态下空气中含氧21﹪可燃物、氧化剂是燃烧的物质条件。 点火源是燃烧的能量条件,使氧化反应启动并持续进行。 点火源的本质是热量,明火是常見的点火源,但点火源不仅仅是明火, 凡是可以把可燃物加热达到着火温度,引燃可燃物的能量条件都可以成为点火源。◇生石灰遇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这是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轴瓦没油润滑干磨而发热 这是机械能转换为热能 ◇电线过载、短路引起火灾 这是电能转换为热能 ◇焊渣飞溅落在易燃物上引起火灾 这是焊渣本身具有热能 从能量的角度点火源分为热火源、电火源、机械火源、化学火源。燃烧的发生条件:燃烧三要素同时具备、都有足够数量、并相互作用。 即: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时燃烧才能发生,也必定会发生。 (1)燃烧三要素同时具备; (2)燃烧三要素都有足够数量; (3)燃烧三要素彼此相互作用。 3、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 防火原理:防止形成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消除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 防火灭火途径:使燃烧三要素 (1)不同时具备 (2)没有足够数量 (3)不能相互作用 4、燃烧的历程二、燃烧的类型与相应的火灾危险性指标 1、点燃(强制着火)与燃点 2、自燃(自发着火、包括受热自燃与自热自燃)与自燃点 3、闪燃与闪点 受热 自燃4、三种燃烧类型及相应火灾危险性指标的消防意义 三种燃烧类型反映了可燃物三种不同的着火方式︰强制点燃,自发着火,可燃液体因其蒸汽被引燃而着火。 可燃物的燃点、自燃点、闪点越低表示其越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越要加强管理。能自热自燃的火灾危险性最大。 闪点是火灾危险性分类指标:闪点<28℃是甲类火灾危险性,28℃≤闪点<60℃是乙类,闪点≥60℃是丙类。 三、爆炸现象及分类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大量释放能量并转化为机械功,按释放的能量可分为: 1、核爆炸 2、物理爆炸。主要有受压容器爆炸和水蒸汽爆炸。 3、化学爆炸主要有分解爆炸和可燃气体、粉尘爆炸。 四、化学爆炸 化学反应中产生大量气体和大量热量才会发生化学爆炸 (一)分解爆炸 是化学性质极不稳定的化合物在外部条件(如撞击、摩擦、受热)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和气体而引起的爆炸。 (二)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 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现象 当空气中: 乙炔浓度在1.5~82﹪时 氢浓度在4~76﹪时 汽油浓度在1.1~7﹪时 棉尘浓度等于大于100g/㎡时 遇上火源会爆炸(二)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 1、爆炸发生的条件 (1)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均匀混合并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这浓度范围叫爆炸浓度极限)形成了爆炸性混合物。 (2)爆炸性混合物与有足够点火能量的点火源作用。 2、预防措施——防止形成爆炸发生的条件 (1)防止泄漏,加强通风,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严格控制各种点火源,使其与爆炸性混合物隔离。火源控制 ◇严禁动焊和有明火、高温表面。 ◇防止碰撞火花:如应使用不发火工具,严禁使用铁质工具,鞋底不得有铁钉等。 ◇所有用电设备和线路均为相应等级的防爆电器,整体防爆。 ◇防止静电放电:避免产生静电,采取静电消除措施,如控制流体流速,静电接地,避免采用摩擦传动,空气加湿,穿防静电的工作服和鞋等。 ◇防雷击。 2、爆炸浓度极限及应用 乙炔1.5~82﹪ 氢4~76﹪ 汽油1.1~7﹪ 棉尘100g/㎡ 爆炸浓度极限: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后遇点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爆炸下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低于这浓度时不能浓度。 爆炸上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 高于这浓度时不能浓度。氢 爆炸浓度极限应用: (1)衡量可燃气体的爆炸危险性大小。下限越小、范围越宽越危险。 (2)衡量可燃性混合物是否具有爆炸性。可燃气体的浓度不在爆炸极限内则不具爆炸性。可燃粉尘的爆炸上限很大(一般在2~6kg/m3),一般不易出现,故当粉尘浓度达到爆炸下限则具有爆炸性。 五、物理爆炸 1、爆炸发生条件: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 (1)在正常的工作压力下耐压强度不足。 a.设计或制造错误,设备本身耐压强度不足。 b.维修错误使耐压强度下降。 c.腐蚀或

天马****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一种胃肠道超声检查助显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论《离骚》诠释史中的“香草”意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