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非口服药物吸收.ppt / 文档详情
非口服药物吸收.ppt 立即下载
2024-09-05
约1.2千字
约56页
0
4.8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非口服药物吸收.ppt

非口服药物吸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非口服药物吸收第一节注射给药
(parenteraldrugdelivery)静脉注射(intravenousadministration,iv)
无吸收过程,起效快
生物利用度为100%、肺首过效应
静脉滴注(intravenousinfusion)
静注<50ml静滴<1000ml
剂型:水溶液剂、乳剂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administration)
起效较快,用量2~5ml
剂型:水(油)溶液、乳剂、混悬液
吸收途径:
毛细管途径:脂溶性药物(类脂,扩散)
小分子水溶性(孔隙,滤过)
毛细淋巴管途径:分子量大于4000的药物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
皮下结缔组织间隙多,血管少,血流速度慢
起效较慢,可延长药效
剂型:混悬型或油剂
用量为1~2ml

皮内注射(intracutaneous,ic)
真皮以下血管细微,药物吸收差
一般用做诊断或过敏试验
用量为0.1~0.2ml二、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2、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分子量的大小决定药物吸收途径
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药物与组织蛋白的结合对药物吸收的影响3、剂型因素
混悬型注射剂
药物在组织液中的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
药物粒子越小越有利于溶出
助悬剂使黏度增大,降低扩散和溶出速度
药物的晶型和溶解度第二节皮肤给药1、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2、透皮给药系统剂型3、经皮给药优点二、皮肤的结构与药物的转运皮下组织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来自角质层1、生理因素(2)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
(3)皮肤的代谢作用
(4)蓄积:角质层
(5)皮肤温度2、剂型因素①药物与基质的亲和力氢化可的松透皮速率与丙二醇浓度关系药物在基质中的扩散速度脂质体透皮给药系统②给药系统介质的pH③给药系统中药物的浓度④给药系统的表面积Tween80
十二烷基硫酸钠

刺激物影响皮肤给药系统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除了少数有效剂量小和具有适宜溶解特性的小分子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透皮速率均不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第三节鼻黏膜给药滴鼻剂、气雾剂2、鼻黏膜给药的优点二、鼻黏膜的结构与生理药物可通过嗅区,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内三、影响鼻黏膜吸收的因素2、剂型因素第四节肺部给药1、肺部给药剂型2、肺部给药的优点二、呼吸系统的结构与生理纤毛细胞二、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沙丁胺醇、茶碱、阿托品、色甘酸钠、皮质激素等治疗哮喘的药物要求到达下呼吸道。

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则要求停留在上呼吸道感染部位。3、生理因素第五节直肠给药灌肠剂、栓剂一、直肠的解剖与生理直肠部位的血液循环直肠栓的吸收与给药位置有关二、影响吸收的因素2、剂型因素避免胃酸或胃酶对药物的降解
消除对胃的刺激
部分的避免首过效应
作用时间一般较口服片剂长
适用于吞咽功能差的人群(儿童,昏迷)小结1.简述影响药物经皮、直肠、鼻腔和肺吸收的因素。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非口服药物吸收

文档大小:4.8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