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心爱心专心《溶液溶解度》专题要点梳理: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四、结晶的方法:(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精题导解:考点1:溶液例1: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糖水的溶质是水D医用生理盐水是溶液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因此并不是说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因此A是错误的;饱和溶液并不一定是浓溶液,但是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B错误;糖水是蔗糖与水的混合物,根据溶质、溶剂的判定方法,糖水中的容只是蔗糖,因此C错误。因此叙述正确的是D。答案:D点拨: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定应根据判定方法里确定,固体与液体混溶形成的溶液,古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例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解析:根据题中的图示来看,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从M到N,可以采用升高温度再增加溶剂的方法;而从N到M,可以采用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因此,正确的是D。答案:D点拨:在解答此题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方法上要考虑到温度的改变。考点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例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在lO0g水中放入6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解析:本题注重考查对溶解度曲线理解。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均为30g,因此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并不能恰好完全溶解,而是都剩余了一部分,因此A项错误。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不相同,因此二者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同,故B错误。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把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会形成150g的饱和溶液,此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为33.3%,故C错误。根据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的示意图来看,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首先饱和的是甲物质,因此D是正确的。点拨:解答本题需明确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变化的规律。要分清曲线上的点、曲线上方和下方的点以及不同曲线的焦

高格****gu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