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心爱心专心119号编辑3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样题解析江苏朱世友http://www.dearedu.com考点(一):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例1.(06,眉山)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A.金刚石B.铝C.石墨D.铜解析:石墨熔点高,耐高温,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可用作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上的材料。答案:C思维误区:谈起物质的导电性,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金属,但铝和铜都容易被氧化,故要排除B、D这两个选项。点评:本题是一道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的中考题,主要考查了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这类试题始终是中考化学的热点。例2.(06,荆州)某实验创新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其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片铜片,用砂纸除去其表面的氧化物使其表现呈光亮的红色;②用酒精灯将上述铜片烧到红热后,立即伸入到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为:铜片表面变成色;③在一支干燥的大试管中装入一定旦的经烘干处理过的木炭粉,再将经过②处理过的铜片部分埋入木炭粉中;④按照下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种仪器;⑤加热大试管,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后,先移走导管,后停止加热;⑥待试管冷却后,用镊子取出铜片,洗净后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上述各空。(2)②中用到的夹持仪器是(填名称)。(3)⑤中“先”、“后”颠倒,造成的后果是。(4)⑥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表面埋入木炭粉的部分。解析:将烧红的铜片插入到氧气中,铜被氧化成黑色的氧化铜。再将表面被氧化的铜片插入到木炭粉中,加热,由于木炭具有还原性,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使氧化铜还原,因而铜片的表面由黑色变成红色。实验结束时,若先停止加热后移走导管,由于试管内温度降低,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减小,石灰水将倒吸入大试管中,使试管炸裂。答案:(1)②黑色⑤;变浑浊(2)坩埚钳(3)石灰水倒吸入大试管中,使试管炸裂(4)由黑色变成红色思维误区:不仅在有气体参与反应的实验(如CO还原CuO)中要注意操作的先后顺序,在C还原CuO的实验中同样要注意先后顺序,这恰恰是大家容易忽视的地方。点评:本题是对课本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考查的知识点没变,仍然是考查碳单质的还原性。考点(二):二氧化碳的制法例3.(06,宿迁)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3)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外,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解析:气体的制取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个部分组成,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收集装置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锌是固体,稀硫酸是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因此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选B。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制二氧化碳,则应选A作发生装置。生成的CO2气体将F装置中广口瓶里的液体压入到量筒中,通过测定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从而确定生成的CO2的体积。CO2能溶于水,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在水面上可放一层植物油。由于实验结束时植物油上方留存的气体的体积与实验前的气体的体积相等,所以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明显影响。答案:(1)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B,C或E;(3)CaCO3+2HCl=CaCl2+H2O+CO2↑;;A;D(4)防止CO2溶于水;没有思维误区: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紧紧围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并用好题目中给出的信息,不可因循守旧。本题中用NaHCO3固体加热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A,不能不假思索就错选成B。点评:CO2的制法是中考的热点,药品的选用、装置的选择、气体的检验和收集等都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还应把O2和CO2的制法进行对比,从而熟练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考点(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例4.(06,成都)为了区别O2与CO2两瓶(或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C.分别倒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D.用塑料可

是向****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