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财税史第三章第二节以身丁为本的租调力役制度(三国至北魏)东汉庄园收租画像石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 要士族高门(北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农民大量流亡,而国家财政枯竭,百官无俸可发,军国无资可用。时人称:“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长时期南北分裂割据、朝代更替频繁、战争连绵不断的动乱年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租调制度 (一)曹魏租调制 东汉末年,严重的土地兼并,沉重的赋役苛剥,再加上战乱、天灾、疾疫,致使大量农民流离丧亡,人口锐减。 鉴于汉代人头税繁重,引起人民的不满,而战乱中人口死亡、逃亡的较多,曹操便舍弃了人头税,于建安九年(204年)颁布田租户调令,规定:田租每亩年纳粟四升,平均每户年纳绢二匹,绵两斤。租调之外,不得有其他征发。称为租调制,即田租和户调。 “调”,源于东汉末年,当时,国库空虚,为了保证国家财政的需要,在正税之外,临时按户调取财物。曹操在转战中原时,由于长年战争,民户流散,傅籍弊坏,按人丁征税事实上已不可能。所以,曹操下令,按田收租,按户调取绢绵,于是,形成了曹魏时期的财政制度。 曹魏租调制与以前相比,有三大变化: 1、田租。亩收4升为定额税制,改变了两汉以来土地税按产量的多少征收的比例税制,既使征收简便,又可做到增产不增税,在均平赋役负担、抑制豪强转嫁以及鼓励小农发展生产和提高单位产量有一定作用。 2、征收实物形式的户调,取代两汉以来繁重的货币化人头税,使农民负担有所减轻,也适合了军阀割据、货币难以流通的需要。 3、实物税既便于农民交纳,又能满足和保证国家需要。总之,租调制适合于当时的经济基础,既照顾到了农民负担能力,又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这样,农民比较稳定地从事生产,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为统一北方和以后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的占田课田制和户调制3西晋.ppt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局面归于统一,并出现了短期的和平安定局面。 西晋王朝是一个门阀贵族的政权。晋武帝司马炎制定的政治经济措施,大多以保护士族门阀的利益为前提,颁布户调式,规定男女占田的假定亩数和应负担的田租户调的实际亩数,允许官吏按官品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土地和佃客、荫户,承认官僚地主的特权。 官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西晋统治时期,豪强大族的势力得到发展,士庶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削弱了西晋的统治力量。西晋统一全国后,为掌握全国土地和编民,以组织财政征收,晋武帝2年(266年),司马炎废除屯田制,颁布新的土地和赋税制度,即占田课田制和户调制。 西晋的赋税制度——占田课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70亩,女子一人30亩,这是占田限额。其中丁男(男女16~60岁为正丁)课田50亩,丁女课田20亩,次丁男(13~15岁、61~65岁为次丁)课田25亩,次丁女及老小没有课田。田租为每亩课田收税谷8升。 官僚地主则按官品等级占田课田,规定官一品占田50顷,以下每品依次递减5顷,至九品官占田10顷。 这里的占田数量,指一般民户可以按人口占有和耕种的田亩数,是政府规定可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并不是官府实际授予的土地额。官府也不授田,更不是将地主的田地授予农民,而是在屯田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允许农民占垦荒地,但至于是否占到了这个限额,官府并不过问,也不负责分配给农民土地以让他们占足。 课田是按丁承担租税的田亩数,不管作为丁的纳税人田地是否占足政府规定的限额,均按此定额征收,属于田赋定额课征制度。土地超过限额的,也无须把逾限的土地交还政府;没有占足规定的课田数额,也必须按法定的课田数交租。 课田数是政府征田税的计算单位,也是农户必须课征耕种的最低限度的土地量。西晋在实行占田课田制的同时,发展了曹魏的户调制:规定丁男为户主者,每年纳绢三匹,绵3斤;丁女及次丁男为户主者减半,边远地区民户的户调,纳规定数目的2/3,更远的纳1/3。贵族官僚则实行荫户制,荫庇佃客的户数,自1品50户至9品1户不等。荫庇衣食客的数量自1品3人至9品1人不等; 此外,官吏还可以荫庇亲属,依官品高低,多者9族,少者3世。凡被官吏荫庇的客户、亲属,都不负担国家征派的赋役,即享有免课权,实际上成为私家的依附人口。 西晋的占田课田和户调制,是在对世家大族大量占有土地和依附人口以及享有免赋役的经济特权予以合法化承认的基础上,限制其进一步兼并土地、占有人口,同时允许农民占田垦荒,扩大了耕地面积。。但是,由于这种制度对贵族豪强按品级给予了占田、占佃客的优待和特权,结果却使那些原本占田不足、占佃客不多的贵族官僚补足了土地和佃客,而平民占田够不够数官府却不予过问,而田租却一律按课田面积征收。这就出现了占田

天马****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